一、关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建议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双减”工作落实,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落实“双减”政策。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2022年,依托207个“国培”“省培”项目,完成培训教师2593人。组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加了“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对义务教育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解和掌握。2023年,吉林市教育局投入29.5万元,组织29项培训,共培训教师26330人,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师资保障。二是加强作业研究,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及优秀作业管理案例评选活动,重点查看作业设计过程和实际应用情况,以评促建,切实推动学校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作业对教学的诊断和改进作用,有效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改进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侧重方法的优选、评价和反思,进而在真实情景中将这种思维方式迁移巩固,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四是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大学区教学管理主题交流活动,年轻教师针对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细致培训,让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几何画板、希沃白板等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教学情境的变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于“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建议
为全面提高作业质量,促进校内减负提质,吉林市教育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考试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将作业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对统筹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加强考试管理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推广典型经验。以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改革工作为载体,开展“作业管理县区行”活动,深入县(市)区和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调研,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和科学的教育评价观,进一步压实学校减负主体责任。广泛甄选“双减”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召开了全市“大学区背景下作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现场观摩会议,以大学区为平台,交流作业减负的内控机制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对我市做好“双减”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磐石市提出的“三个时刻”主题式“双减”策略在《中国教师报》发表并在国家、省级教育电视台播放;龙潭区的菜单式教研指导、船营区的“1+X+Y”的课后服务模式、舒兰市寒暑假期间的“名师在线”答疑辅导和“双减”公益微课堂被收入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二是全力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及优秀作业管理案例评选活动,重点查看作业设计过程和实际应用情况,以评促建,切实推动学校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作业对教学的诊断和改进作用,有效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关于“丰富课后服务课程,提高服务质量”的建议
“双减”政策出台后,吉林市教育局牵头制发了《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收费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课后服务要求和收费标准,有效规范了课后服务行为。一是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各学校结合实际实行“一校一案”,全面开展课后服务。目前,我市课后服务工作实现“双覆盖”,即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学生自愿参与率达到98.24%,有效推进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广大家长高度认同,满意率达到98.84%。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坚持以学生兴趣、家长需求为导向,引进艺术家协会等专业师资,不断拓展、调整、优化课后服务项目,开发了专题书法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多种课后服务形式,切实提高了课后服务质量。例如:磐石市把传统书法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开设“网络书法课堂”,实现书法教学资源共享,打造区域书法特色,提高师生书写水平。吉林市丰满区第三实验小学作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每日课后服务的足球技能训练,周末免费足球训练课,每学期的校园足球联赛,使孩子们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全市课后服务质量整体跃升。
四、关于“实行弹性上下班,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的建议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出的“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的精神,市教育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双减”工作的要求,积极鼓励学校结合具体情况,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
感谢您对吉林市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共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吉林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