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关于拓展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日期:2021-12-14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委员提案:
  第一、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疫情面前,我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要不断增强诚信守法意识,诚信经营,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坚持“以诚立企,以信兴企”。要树立企业品牌,特别是诚信品牌;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力求改善信用环境,把信用管理融入企业的全程管理之中,从基础管理抓起,确立诚信为本、信用第一的理念,强化企业全员的信用意识。这样对于增强我市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改善融资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我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政府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首先,加大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力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造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补助等政策效应,支持我市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中小企业用足用好转贷引导资金、外贸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投保出口信用险等政策,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维持信贷供应。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运行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中长期贷款等方式,以及降低再担保费用。其次,鼓励我市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优惠服务。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可减收或免收融资担保费和再担保费。鼓励融资租赁公司根据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适当增加租赁额度,缓收或减免租金,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再次,若疫情影响持续较久,可考虑由财政出资,甚至发行特别国债,成立我市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此次疫情,波及面大、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对行业、产业和产业生态影响甚大,只救助单个企业可能难以奏效,需要从产业视角着手。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可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从产业链或商业生态角度,充分发掘和利用产业链和商业生态经营主体的融资资源,设计产业或者产业生态层次的金融解决方案,带动产业或细分行业更多的企业恢复经营。
  第三、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和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使其高效运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法规、政策、机制的配合,要用市场的手段管理经济,而不仅仅是政策倾斜。目前的社会资金大量闲置,民间资本雄厚,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民间借贷,既可解决闲散资金投资途径问题,又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我市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解决多元化问题,单靠银行贷款太慢,要发展民间担保体系,如发展民间借贷、典当等,更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时,要采取设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等一系列完善担保机制的举措。
  第四、拓宽融资渠道。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是困扰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要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吸收境内外资金,改善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结构,配置大批有上市前景的股份公司,为进一步进入资本市场奠定基础,并最终帮助优质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同时充分运用各种融资方式,如私募股权融资等。私募并不是私自去融资,而是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第五、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引进及成长期,在政策制度和操作方面,应该说是较为成熟的一种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最适合于产品和项目科技含量高、具有高发展空间和高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可以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融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提高企业商誉,提供上市通道。进入新时期,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产业经济发展潮流与趋势,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应成为我市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战略选择。
  第六、运用规范运行的P2P平台进行融资,因为它们对中小企业更加熟悉,会进行很多细致的尽职调查,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判别企业的运营风险。之前国内P2P有很多乱象,在乱象得到治理、大浪淘沙之后,会留下一批更加注重控制风险、商业模式更可持续的互联网贷款金融机构,它们在帮助我市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方面未来会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提案答复:市金融办主办;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协办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办聚焦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和小微企业,创新闭环式对接服务模式,采取灵活有效的对接方式,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资金需求,营造了浓厚的金融服务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此次您的提案,我办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业务处室研讨、学习,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二、政策落实情况
  疫情发生后,市金融办加强与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吉林银保监分局和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企业的协调配合,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办印发了10多个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文件,并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分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金融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全市金融领域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发布倡议信1封,印发《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政策指引》。并与人民银行、银保监分局建立会商机制和调度机制,通过周报、月报、季报形式及时了解全市34家银行机构信贷资金投放情况。联合人民银行和银保监分局对银行机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引导银行机构围绕疫情防控领域、民营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资金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意识,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开通绿色业务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指导银行机构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放款速度、保障资金供应,实现“应贷尽贷、早贷快贷”,确保中小微企业正常办理融资等业务,疫情防控信贷服务得到充分保障。银行机构年初以来贷款延期本息合计779.93亿元,延期笔数3956笔,户数1969为欠息企业减免罚息金额53.55万元普惠小微延期贷款本息合计21.99亿元,笔数3589笔,户数1914
  三、助力企业融资
  (一)打造闭环服务新模式。
  为全面掌握对接服务情况,确保对接服务取得实效,我办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对接工作,打造了项目(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征集、向金融机构精准推介、对接结果及时反馈的闭环式服务模式。按月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县市区征集融资需求信息,经过分析整理,采取定期和经常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有针对性地推介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与融资需求单位深入对接,并将对接情况及时报送我办,我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对接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将对接结果反馈给项目(企业)信息上报部门。
  (二)创新灵活的银企对接方式。
  为满足不同企业的资金需求,宣传金融政策,推介金融产品,我们创新灵活有效的银企对接方式,线上线下互动,大型对接会、专项洽谈会、一企一策结合,青年金融专家组分析研判,点、线、面全方位推进,企业获得信贷支持不断增加。
  四、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融资担保机构降费奖补有关要求,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争取上级各项奖补政策,2020年已申报中央财政融资担保机构降费奖补资金1280万元。将进一步加强对融资担保机构的督促引导,推动各融资担保机构切实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加大支农支小力度,积极争取各项奖补政策,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我市融资担保机构无再担保业务。去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融资担保机构已为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投放的3.38亿元贷款提供担保支持,减收或免收担保费、违约金100余万元,平均担保费率由2.2%下降到1.3%。将进一步督促各融资担保机构,持续按照省市有关政策要求,积极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同时,加强对融资租赁等企业的引导,督促企业适当增加租赁额度、减免租金,对因疫情影响的企业考虑给予一定优惠照顾。
  目前,我市融资担保机构33户,注册资本59.25亿元,在保余额200.6亿元,在保企业1541户;我市现有典当行18户,注册资本2.1亿元,典当余额1.2亿元,典当总额1.0亿元。将进一步加大资金引进力度,推动现有融资担保机构增资扩股,鼓励有实力的主体在我市增设融资担保机构及分支机构,进一步扩大我市融资担保行业规模,提升融资担保能力水平。同时,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典当行等地方金融企业积极开发快捷便民、成本低廉、风险可控的融资新模式和新产品,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五、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梯次培育机制,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和挂牌工作。坚持“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原则,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并进行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制定培育计划,确定20户企业为市级重点拟上市企业,并申报省级拟上市企业资源库进行重点培育。二是加强专业理论培训,提高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和水平。根据省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开展资本市场线上培训有关要求,组织辖区上市公司、挂牌公司、拟上市企业及金融工作部门负责人参加再融资政策宣讲会、深交所资本市场线上培训、新三板公发及精选层制度解读专题培训。组织腾飞类企业参加深交所吉林省基地揭牌仪式和专题培训,及时传达资本市场改革最新政策,为后续企业资本运作提供了全方位、全流程的专业及技术保障。
  六、加强风险防范化解
  根据《关于清退未纳入实时数据监测网贷平台的通知》(吉整治办函〔2019〕22号)文件要求,我市唯一一家P2P网贷机构“乾元金票据,由于未被纳入实时数据监测网贷平台名单,已于去年2月底下架APP、关闭平台退出市场,在全省率先实现风险出清,现我市无经省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认定的网贷机构。接下来,我办将根据国家和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始终保持对互联网金融违法违规活动的高压态势,毫不松懈地做好网络借贷行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大局。
  下一步,我办将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强化融资服务的系统性、多样性,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及市直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鼓励银行机构提升服务质效,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对于有迫切需求的企业,将采取“一企一策”开展针对性对接,敞开金融服务大门,切实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群导航
站群导航 |
县(市)区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州政府网站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国家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
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吉林市长安网市法院
市检察院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州政府网站各省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新闻媒体
联系电话:0432-65155806
本站流量: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关闭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关于拓展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日期:2021-12-14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委员提案:
  第一、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疫情面前,我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仍要不断增强诚信守法意识,诚信经营,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坚持“以诚立企,以信兴企”。要树立企业品牌,特别是诚信品牌;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力求改善信用环境,把信用管理融入企业的全程管理之中,从基础管理抓起,确立诚信为本、信用第一的理念,强化企业全员的信用意识。这样对于增强我市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改善融资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我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政府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首先,加大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力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造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补助等政策效应,支持我市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中小企业用足用好转贷引导资金、外贸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投保出口信用险等政策,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维持信贷供应。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运行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中长期贷款等方式,以及降低再担保费用。其次,鼓励我市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优惠服务。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可减收或免收融资担保费和再担保费。鼓励融资租赁公司根据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适当增加租赁额度,缓收或减免租金,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再次,若疫情影响持续较久,可考虑由财政出资,甚至发行特别国债,成立我市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此次疫情,波及面大、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对行业、产业和产业生态影响甚大,只救助单个企业可能难以奏效,需要从产业视角着手。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可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从产业链或商业生态角度,充分发掘和利用产业链和商业生态经营主体的融资资源,设计产业或者产业生态层次的金融解决方案,带动产业或细分行业更多的企业恢复经营。
  第三、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和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使其高效运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法规、政策、机制的配合,要用市场的手段管理经济,而不仅仅是政策倾斜。目前的社会资金大量闲置,民间资本雄厚,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民间借贷,既可解决闲散资金投资途径问题,又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我市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解决多元化问题,单靠银行贷款太慢,要发展民间担保体系,如发展民间借贷、典当等,更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投融资服务体系时,要采取设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等一系列完善担保机制的举措。
  第四、拓宽融资渠道。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是困扰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要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吸收境内外资金,改善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结构,配置大批有上市前景的股份公司,为进一步进入资本市场奠定基础,并最终帮助优质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同时充分运用各种融资方式,如私募股权融资等。私募并不是私自去融资,而是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第五、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引进及成长期,在政策制度和操作方面,应该说是较为成熟的一种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最适合于产品和项目科技含量高、具有高发展空间和高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可以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优化融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提高企业商誉,提供上市通道。进入新时期,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产业经济发展潮流与趋势,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应成为我市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战略选择。
  第六、运用规范运行的P2P平台进行融资,因为它们对中小企业更加熟悉,会进行很多细致的尽职调查,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判别企业的运营风险。之前国内P2P有很多乱象,在乱象得到治理、大浪淘沙之后,会留下一批更加注重控制风险、商业模式更可持续的互联网贷款金融机构,它们在帮助我市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方面未来会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提案答复:市金融办主办;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协办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办聚焦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和小微企业,创新闭环式对接服务模式,采取灵活有效的对接方式,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资金需求,营造了浓厚的金融服务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此次您的提案,我办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业务处室研讨、学习,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二、政策落实情况
  疫情发生后,市金融办加强与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吉林银保监分局和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企业的协调配合,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办印发了10多个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文件,并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分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金融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全市金融领域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发布倡议信1封,印发《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政策指引》。并与人民银行、银保监分局建立会商机制和调度机制,通过周报、月报、季报形式及时了解全市34家银行机构信贷资金投放情况。联合人民银行和银保监分局对银行机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引导银行机构围绕疫情防控领域、民营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资金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意识,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开通绿色业务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指导银行机构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放款速度、保障资金供应,实现“应贷尽贷、早贷快贷”,确保中小微企业正常办理融资等业务,疫情防控信贷服务得到充分保障。银行机构年初以来贷款延期本息合计779.93亿元,延期笔数3956笔,户数1969为欠息企业减免罚息金额53.55万元普惠小微延期贷款本息合计21.99亿元,笔数3589笔,户数1914
  三、助力企业融资
  (一)打造闭环服务新模式。
  为全面掌握对接服务情况,确保对接服务取得实效,我办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对接工作,打造了项目(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征集、向金融机构精准推介、对接结果及时反馈的闭环式服务模式。按月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县市区征集融资需求信息,经过分析整理,采取定期和经常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有针对性地推介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与融资需求单位深入对接,并将对接情况及时报送我办,我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对接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再将对接结果反馈给项目(企业)信息上报部门。
  (二)创新灵活的银企对接方式。
  为满足不同企业的资金需求,宣传金融政策,推介金融产品,我们创新灵活有效的银企对接方式,线上线下互动,大型对接会、专项洽谈会、一企一策结合,青年金融专家组分析研判,点、线、面全方位推进,企业获得信贷支持不断增加。
  四、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融资担保机构降费奖补有关要求,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争取上级各项奖补政策,2020年已申报中央财政融资担保机构降费奖补资金1280万元。将进一步加强对融资担保机构的督促引导,推动各融资担保机构切实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加大支农支小力度,积极争取各项奖补政策,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我市融资担保机构无再担保业务。去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融资担保机构已为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投放的3.38亿元贷款提供担保支持,减收或免收担保费、违约金100余万元,平均担保费率由2.2%下降到1.3%。将进一步督促各融资担保机构,持续按照省市有关政策要求,积极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同时,加强对融资租赁等企业的引导,督促企业适当增加租赁额度、减免租金,对因疫情影响的企业考虑给予一定优惠照顾。
  目前,我市融资担保机构33户,注册资本59.25亿元,在保余额200.6亿元,在保企业1541户;我市现有典当行18户,注册资本2.1亿元,典当余额1.2亿元,典当总额1.0亿元。将进一步加大资金引进力度,推动现有融资担保机构增资扩股,鼓励有实力的主体在我市增设融资担保机构及分支机构,进一步扩大我市融资担保行业规模,提升融资担保能力水平。同时,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典当行等地方金融企业积极开发快捷便民、成本低廉、风险可控的融资新模式和新产品,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五、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梯次培育机制,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和挂牌工作。坚持“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原则,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并进行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制定培育计划,确定20户企业为市级重点拟上市企业,并申报省级拟上市企业资源库进行重点培育。二是加强专业理论培训,提高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和水平。根据省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开展资本市场线上培训有关要求,组织辖区上市公司、挂牌公司、拟上市企业及金融工作部门负责人参加再融资政策宣讲会、深交所资本市场线上培训、新三板公发及精选层制度解读专题培训。组织腾飞类企业参加深交所吉林省基地揭牌仪式和专题培训,及时传达资本市场改革最新政策,为后续企业资本运作提供了全方位、全流程的专业及技术保障。
  六、加强风险防范化解
  根据《关于清退未纳入实时数据监测网贷平台的通知》(吉整治办函〔2019〕22号)文件要求,我市唯一一家P2P网贷机构“乾元金票据,由于未被纳入实时数据监测网贷平台名单,已于去年2月底下架APP、关闭平台退出市场,在全省率先实现风险出清,现我市无经省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认定的网贷机构。接下来,我办将根据国家和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始终保持对互联网金融违法违规活动的高压态势,毫不松懈地做好网络借贷行业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大局。
  下一步,我办将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强化融资服务的系统性、多样性,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及市直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鼓励银行机构提升服务质效,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对于有迫切需求的企业,将采取“一企一策”开展针对性对接,敞开金融服务大门,切实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