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渐凸显。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76.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2.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2% 。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带来的是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一是时段性,交通拥堵一般发生在工作日的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和雨雪天气;二是区域性,医院、学校、商业繁华路段附近经常发生交通拥堵;三是无序性,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抢道,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等现象还普遍存在。与此同时,我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不能充分满足市民乘车需求。一是公交线路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二是公交路网不够密集,存在盲点。三是重点区域高峰期班次不足,乘客经常挤不上公交车。四是公交车乘车优惠少,市民乘车意愿较低。以上原因致使市民更倾向依赖私家车出行。解决我市拥堵难题,已刻不容缓。因此建议:
一、转变治堵思路,提升公交服务,稳定路网车速。
二、积极发展智慧交通,数字交通,实现科学化管理。
三、逐步改造城区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投入。
四、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树立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增强交通公德。
提案答复:市交通运输局主办;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协办
随着我市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至2019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70万辆,机动车年增长率接近8.6%,全市单日申请落籍车辆超过200台,且一直保持上升势头。日益激增的机动车造成有限的道路资源与当下通行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使我市城市交通日渐拥堵。提倡公交先行、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市民文明交通意识等解决拥堵建议,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城市交通各相关部门当前正在积极开展的工作。
一、构建优良公交体系,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公共交通具有人均占用道路资源最小、单位时间完成客运量最大,且消耗低、污染少的优势,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最为有效的手段。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部门主导,公交企业配合,通过更新车型、补充运力、推广免费换乘、扩大“绿色出行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同时大力发展定制公交、街巷微公交等特殊化运营模式来满足市民专属性质出行需求。二是为落实保障公交路权优先政策,大力推动公交专用道建设,2020年结合城市管理效能提升行动,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市公安交管支队在现有基础上,将在吉林大街、解放大路等路段扩大公交专用道施划范围,并持续加大对已施划车道的监控和管理,研讨在公交优先车道沿线信号灯路口优化信号灯控制措施,提高公交车的通行能力,保障出行速度和准点率。三是多部门携手推进慢行交通系统、静态停车系统建设,全面打通交通瓶颈路段、断头路、支路街巷等微循环完善提质工程,从打造城市骨架线网格局入手,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升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二、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我市始终走在全省前列。2010年,我市就已经开始对公交智能调度系统进行建设,并于2013年全面投入使用,大幅度提升城市公交运营效率。2016年,我市公交行业又推出以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公交信息平台,使乘客随时查询公交车辆位置、发车时间等信息,方便提前规划行程。2018年,我市又启动车载WiFi建设工程,对千余台公交车安装WiFi设施,使乘客在车厢内便能享用WiFi服务,进一步加深公交服务的线上线下联动。下一步,我们将着手开展客流调查系统建设工作,安装车载客流调查器,使客流出行调研数据更为及时准确,同时配合相应的系统建设,使运营组织更为科学合理,最大限度迎合市民出行规律,有效提升公交运营效率。
三、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迎合交通发展需求
(一)自2012年以来,市公安交管支队开始进行智能交通外场设施增点补位建设,信号灯从125处增加到现在的247处,交通视频监控从79处增加到目前392处;交通智能卡口从25处增加到目前113处;计划在115处信号灯控路口增设闯红灯抓拍设备。
(二)市住建局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拟规划建设十一中日杂批发市场、菜园街、龙潭山、十二中、儿童医院、船营四小、人民广场、松江西路、越山路光华路路口、松江东路欣昌街路口、光华路朝阳街路口、天津街小商品批发市场等12处人行过街设施。目前,龙潭山下穿步道已投入使用,十一中日杂批发市场、菜园街、人民广场、松江西路等过街设施已列入市城建重点工程计划,正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待资金到位后,陆续启动实施。
(三)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促进城市建设与城市公交的协同发展。今年计划新开、调整公交线路8条以上,目前已完成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条,新开公交线路1条;计划新增新能源公交车辆100辆以上,并已列入2020年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拟增加4所学校开通定制公交线路,逐步面向全市中小学推广定制公交服务。
四、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良好交通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始终保持常态化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多渠道广泛宣传,始终提倡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的理念。还结合我市“双城同创”工作,通过“全国交通安全日”、“公交出行宣传周”、“绿色出行宣传月”和“交通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掀起交通文明新风尚,提升市民素质和交通意识。定期走进企业,对驾驶员和企业管理者进行安全教育和违章行车造成严重后果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