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
“线上学习”虽然能够充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但由此产生的中小学生“触网”机会增多,上网成瘾等风险也在加大。因此建议:
一、立即全面组织学习类APP清查。
二、加大清理有害APP的力度。
三、建立备案审查制度。
四、健全家长委员会日常监管机制。
五、对违规行为严肃问责。
提案答复:市教育局主办
市教育局近年来逐步加大校园APP管理力度,多次通过会议及文件通知对全市中小学校园APP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加强日常监管及引导。要求各县(市)区、各中小学校对校园APP进行全面排查,排查中发现存在具有隐性消费、有害的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责成相关学校、班级立即停止使用,坚决杜绝。同时联合家长委员会对进入校园的APP进行严格的日常监管,开展定期检查,听取家委会意见,全面防范有害APP侵蚀校园。
为全面规范校园APP的管理与应用,2019年7月26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2019年11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2019年12月17日,吉林省教育厅印发《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工作和高校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就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工作,从国家层面出台了管理办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范围内启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工作。
2019年12月24日,市教育局积极落实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对全市中小学校下发了国家备案平台管理人员账号,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立即开展移动APP备案工作。建立备案审查制度,建立学习类APP的双审查制度,先由学校进行选用审查,再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审查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