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提案:
冰雪产业是我市一项“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有潜力”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吉林要做好雪文章”等重要指示精神,不断调整我市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冰雪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大力发掘冰雪资源优势,培育冰雪文化,打造冰雪品牌,我市冰雪产业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自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冰雪产业持续升温,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各大城市纷纷出台冰雪产业相关政策、制定冰雪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竞争态势明显加剧。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冰雪体育强市、冰雪旅游名市、冰雪产业大市”,打造以“雾凇之都、滑雪天堂”为品牌的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真正实现“白雪换白银”,因此建议:
一、做好冰雪+ 文化,提升冰雪产业文化厚度
二、做好冰雪+ 旅游,提升冰雪产业人气热度
三、做好冰雪+ 体育,提升冰雪产业专业深度
四、做好冰雪+ 科技,提升冰雪产业发展高度
提案答复:市冰雪产业发展办公室主办;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协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吉林要做好雪文章”等重要指示精神,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举全市之力推动冰雪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探索“白雪换白银”的现实路径,吉林市“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的冰雪城市品牌正在强势崛起。
一、关于做好冰雪+文化,提升冰雪产业文化厚度方面
充分借助吉林市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以雾凇、冰雪为主题,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品牌。一是深度开发冰雪创意产品。发挥吉林市歌舞团优势,打造大型音舞诗画《淞雪情缘》,并于2019年12月21日在吉林市人民大剧院进行首演,以冰雪为题材,以情景故事串联,所有节目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烘托,突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雾凇冰雪这一主题,借助投影、舞台机械等多种现代化的舞美手段,打造出一个多维的、立体的舞台精品。二是成功举办冰雪摄影大展。市政府与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吉林市国际冰雪摄影大展”,作为国内首个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摄影盛会,是助推全市冰雪产业发展、助力2022年冬奥会顺利筹办的又一重要平台。三是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在冰雪旅游黄金时间,邀请国内知名演艺团队来吉,推出话剧、音乐剧、二人转等文娱活动,极大限度的丰富了游客在吉期间的文化生活。通过整合满族文化、船厂文化、儒家文化等特色文化体验项目,与冰雪文化、雾凇文化、温泉文化等项目进行互动宣传,组织《满族过大年》等与冰雪、民族有关的特色展览,在冰雪景区增设非遗项目展示等方式,不断增强吉林市冰雪旅游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关于做好冰雪+旅游,提升冰雪产业人气热度方面
把冰雪旅游作为吉林市冰雪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重点,努力培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一是打造冰雪旅游金字招牌。围绕打造世界级滑雪旅游目的地,建成北大湖滑雪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等12座中高级滑雪场,冰雪旅游的核心支撑不断夯实。围绕打造中国雾凇之都、中国最美温泉带,已形成松花江百里雾凇观赏带,建成了九大温泉体验目的地,“赏雾凇、戏冰雪、泡温泉”已成为我市冬季旅游的金字招牌。2018-2019年雪季,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接待滑雪游客增长60.5%,增速全国第一;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接待滑雪游客56.6万人次,接待人数在全国雪场排名第一。二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十一大雪场、九大温泉、九大雾凇观赏带,推出冰雪民俗之旅、冰雪运动之旅、冰雪艺术之旅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林海雪原穿越、雪山攀冰、山地冰雪马拉松赛等极限冰雪运动体验活动,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和北大湖度假区周边酒店雪季入住率达到90%,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更是一房难求。三是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2018-2019年雪季,我市冰雪形象宣传片首次登陆央视黄金时段,自2019年11月1日起,我市“雾凇之都·滑雪天堂—北国江城吉林市”冰雪形象宣传片登陆央视一套,并连续两个雪季登陆央视黄金时段,为我市冰雪产业宣传工作提供了更强效有力的支持。通过办好“国际雾凇冰雪节”等重要节事活动,综合利用“冬博会”“雪博会”及各类旅展平台,不断强化“雾凇之都·滑雪天堂——北国江城 吉林市”品牌建设,提升吉林冰雪旅游影响力。四是不断开拓冰雪消费市场。积极开展国内外冰雪旅游推介活动,旅游消费热度持续攀升,2018-2019年雪季,全市接待冰雪游客同比增长1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从游客人次增速看,浙江、广东、上海增幅位居前三位,分别增长96%、83%、78%;北京、河北紧随其后,分别增长66%和65%,东南沿海及发达城市已成为我市冰雪旅游主要客源地。此外,河南、湖南、安徽、重庆、云南、四川等内陆省(市)冰雪旅游人次增速超过30%,湖南、河南甚至达到50%,我市滑雪旅游对内陆地区的吸引力也在显著增强。
三、关于做好冰雪+体育,提升冰雪产业专业深度方面
吉林市把“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作为冰雪特色城市的责任担当,立足冰雪资源和冰雪运动优势,全力为北京冬奥会筹办作出积极贡献。一是打造国家级训练基地。我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和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凭借优秀的自然条件和竞技滑雪品质,连续多年承办国内外重要冰雪体育赛事,先后被授予国家冰球训练基地、国家滑雪训练基地、国家登山滑雪训练基地等国字号训练基地。我们利用人防工程建设的世界第四座、亚洲首座标准化四季越野滑雪场——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弥补了国家越野滑雪训练场馆的短板,成功获批国家雪上训练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冰雪竞技体育。吉林市深入实施冰雪奥运冠军培育计划,开设了14个优势冰雪项目,目前有83人入选国家队,其中女子单板滑雪20人,占据国家队三分之二。在索契冬奥会吉林市籍运动员李坚柔获得短道速滑500米金牌,在平昌冬奥会吉林市籍运动员武大靖为国家斩获唯一一枚金牌。2017年,我市成功组建了吉林市职业冰球队,作为发起成员参加“丝路杯”俄罗斯超级冰球联赛,以冰球为切入点有力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三是深入推动青少年上冰雪。坚持冰雪运动从娃娃抓起,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000余万元,全面启动“筑梦冰雪·相约冬奥”吉林市中小学生冰雪运动普及工程。去年雪季,我市7.5万名学生在雪场上雪课,上冰雪达到80万人次,冰雪体育开课率达到90%以上,省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发展到128所。四是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以冬奥需求为导向,在全市3所高校、15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冰雪相关专业23个,每年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超过3000名。支持北华大学创立国内首家冰雪学院,开设冰雪运动管理、冰雪场地装备与维护等专业,打造“冰雪+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东北电力大学与芬兰凯撒卡里奥体育学院共同谋划建设中芬冰雪运动职业培训中心,重点培养国际资质的教练员、裁判员,赛事及场馆运营管理人员,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关于做好冰雪+科技,提升冰雪产业发展高度方面
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冰雪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融入冰雪元素,做强科技文章。一是提升冰雪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扶持《智能滑雪训练机研发》《冰雪3D打印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低压低氧舱在越野滑雪运动训练中应用与推广项目》《智能化雪雕 4D 打印装置》等7项科技计划项目。由吉林化工学院研发的“吉翔碳纤维滑雪板”获得首届中国“吉林化纤杯”碳纤维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短式冰雪滑撬”获得第二届碳纤维大赛优秀奖。二是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与北京体育大学校地合作项目,于去年11月1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暨新时代校企合作交流会》上正式签约。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组织吉林医药学院、北华大学与北体大进行对接,开展冰雪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科研,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了冰雪运动损伤及康复患者数据库。积极探讨与北体大产业集团公司开展科体协同创新中心合作,配合北体大开展全国冰雪产业发展情况研究项目。积极推动东北电力大学中芬体育器械研发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果。三是积极争创国家冰雪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市科技局与吉林省标准研究院就联合开展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运营、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各方面标准化建设研究进行交流对接,初步形成创建冰雪产业标准基地共识,深入了解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申报要求等相关政策,争取将国家冰雪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落在吉林市。今年2月27日,申报主体吉林智慧冰雪研究院有限公司由永吉注册成功,开始组建吉林智慧冰雪研究院。四是争取冰雪产业领域金融支持。市金融办2019年将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330个重点项目中筛推介给各家银行,其中包括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冬奥训练基地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国家青少年滑雪训练基地项目等重点冰雪项目。疫情期间,市金融办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强化政银企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政策措施细化落实,优化金融服务流程,力促银企对接合作,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紧张问题。协调工商银行吉林市分行为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办理了1000万元的贷款延期,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