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关于加快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做大做强碳纤维产业建议
日期:2020-12-21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党派团体提案

  我市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截至目前,碳纤维原丝产能达到了16000吨/年,碳纤维产能达到了5370吨/年,产品规格涵盖1K-50K,性能稳定达到日本东丽公司T400标准,部分产品已突破T700级技术指标。特别是在发展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方面,我市走在了国际前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和国内唯一的低成本、大丝束、通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我市在发展碳纤维产业上具有原料、成本、技术和人才等优势,但也存在短板和问题,一是与山东威海、江苏连云港等地区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设计方法与配套、制造工艺与设备、应用规模和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相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三是对碳纤维产业上游的拉动、带动和引领作用不明显,制约了全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创新发展。因此建议:

  一、加快与终端用户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

  二、积极开拓新的应用市场。

  三、着力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

  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提案答复:市科技局主办;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经开区管委会协办

  

  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建设碳纤维产业链。一是积极推进吉林化纤集团与丹麦维斯塔斯公司的战略合作,促进白城市新能源产业与我市碳纤维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低电价生产碳纤维风电拉挤板材储氢气瓶的产业链。今年1月20日,吉林化纤集团、丹麦维斯塔斯与白城市政府正式签订了三方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省长景俊海、丹麦驻华公使海勒女士参加签约仪式并鉴证签约,开辟了国内外风电合作的新模式,为推动我市大丝束碳纤维在风电领域应用创造新的市场空间。目前,吉林国兴复材公司根据维斯塔斯公司提出的4个规格风力发电叶片用碳纤维拉挤板的标准,正在试制样品,开展产品认证的试验工作,并建立了拉挤板生产线。二是谢义副市长带队赴江苏澳盛公司和前途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覆盖件专业生产企业—苏州华特时代碳纤维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推动大丝束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合作,江苏澳盛公司已采用吉林精功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风电拉挤板;华特公司已来我市回访,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正在对接商谈项目合作方案。三是积极推进与一汽集团、中车长客开展汽车、轨道客车碳纤维部件研发的对接合作。2019年1226日,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吉林化纤集团与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省金融控股集团、(哈工大)汇智轻量化(长春)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汽车、轨道客车轻量化部件研发与中试研究。

  二、加快碳纤维下游制品开发,积极开拓应用新市场。围绕碳纤维+冰雪装备、压力容器、通用航空等,加快新产品开发与推广。一是依托吉研高科公司与广州聚欣盈公司合资组建的吉林隆开科技有限公司,拟开发与生产碳纤维箱包、体育休闲等产品,目前开发的碳纤维钓鱼台,正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工艺调整和小批量生产。二是依托吉林国兴复材公司开发的奥迪A4L后排碳纤维座椅骨架,现已完成第二轮5套产品的试制,一汽富晟李尔公司准备开展装车试验;与山东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35MP70MP,容积为20L的碳纤维缠绕气瓶已发往一汽红旗轿车进行上车实测,为西藏日喀则研发了6.8L30MPa的碳纤维高压氧气瓶三是推动吉林星源公司,为中车长客出口高铁提供碳纤维保温隔热吸音棉。四是组织吉林化工学院研发“吉翔”碳纤维滑雪单板,以及碳纤维短式雪橇,分别在两届碳纤维大赛上获奖,推动碳纤维及冰雪产业的融合发展。五是推动吉林国兴复材公司对接京东无人机西安研发中心,合作研发碳纤维大型应急救援无人机和大型旋翼冷链物流无人机。

  三、完善碳纤维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本市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联的树脂、助剂企业研发能力,补齐我市碳纤维生产短板。一是组织碳纤维原丝油剂、上浆剂技术研发,加快国产化进程,经中国化纤协会组织评审专家鉴定,杨春才博士开发的碳纤维油剂和上浆剂技术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二是吉碳科技公司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发碳纤维原丝油剂,中试产品已在吉林碳谷、吉林方大公司生产线上进行了多批次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三是组织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在国内率先攻克25K-50K聚丙烯腈基原丝及碳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填补国内空白。四是组织吉林碳谷公司与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接,双方就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检测项及评价表征技术合作达成共识。五是组织吉林精功、吉林碳谷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联合开展碳纤维原丝碳化电子辐照加工技术研究。六是积极与南玻院国家碳纤维标准化委员会对接,推进吉林碳谷申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国家标准,进行立项评审。开展大丝束碳纤维检验检测方法研究,尽快形成企业、行业及国家技术标准,争夺碳纤维话语权。

  四、搭建碳纤维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和人才

  一是2019年118日,联合中国化纤协会、吉林化纤集团共同举办了中国首届“吉林化纤杯”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与应用创新创业大赛,来自山东大学等8家单位的23个项目参赛,19项获奖,获得奖金17.5万元。启动了第二届碳纤维大赛,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等13个单位的参赛项目31项,1220日举办决赛,25项获奖,储备了一批创新项目二是支持举办了中国·吉林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了国内碳纤维领域的院士、专家及碳纤维产业链企业代表300多人来吉参会。对“十四五”碳纤维产业发展方向,推进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三是组织我市9户碳纤维企业参加“第四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展览会”和上海第25届国际复材展,开拓国内外市场。这是我市首次政府主导设立了以“中国碳谷”为主题的特装展位,参展产品7大类58,提升了吉林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影响力。四是推动筹建碳纤维研究院。赴江苏、山东等地开展域外碳纤维研发机构调研,研究起草了《吉林碳纤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及碳纤维研究院组建工作方案;依托吉林化纤集团与吉林化工学院联合组建了吉林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进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合作,筹建碳纤维知识创新中心平台,为我市碳纤维企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五、强化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对我市碳纤维企业进一步给予“1+3”政策支持,将企业的生产用电价格补贴到0.3元/千瓦,2019年核定的电价补贴资金2997.9万元。二是市科技局设立了碳纤维科技创新专项,对大丝束碳纤维关键技术研发等4个项目进行立项,支持资金170万元。三是组织申请吉林碳纤维研发中心及标准化厂房和中国吉林国家碳纤维产业园专项债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积极推动吉林产投公司谋划组建碳纤维产业投资基金,助力吉林碳纤维企业做大做强。

  吉林经开区创建的碳纤维及差别化纤维特色产业基地正式通过了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围绕完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申报了2020年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之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拟购置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多功能制样机等仪器设备,进一步为国兴复材公司等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检测服务。

  市人社局为吉林市高层次人才申请省创新创业人才资金提供支持。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宋德武曾获此殊荣,获得资金支持20万元;同时按照省人社厅要求组织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评选表彰工作,已完成吉林市申报步骤,待省考核组考核;根据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落实吉林市符合条件的人才认定工作。市科技局在《吉林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指南》中,设立了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引进行业科技领军专家、杰出青年人才培养、院士工作站建设等。

  2020年,市碳纤维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将继续采取夯实发展基础,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下游应用,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等举措,抓住国内外碳纤维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的机遇,全力以赴,实现新突破,促进碳纤维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群导航
站群导航 |
县(市)区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州政府网站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国家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
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吉林市长安网市法院
市检察院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州政府网站各省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新闻媒体
联系电话:0432-65155806
本站流量: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关闭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关于加快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做大做强碳纤维产业建议
日期:2020-12-21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党派团体提案

  我市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截至目前,碳纤维原丝产能达到了16000吨/年,碳纤维产能达到了5370吨/年,产品规格涵盖1K-50K,性能稳定达到日本东丽公司T400标准,部分产品已突破T700级技术指标。特别是在发展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方面,我市走在了国际前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和国内唯一的低成本、大丝束、通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我市在发展碳纤维产业上具有原料、成本、技术和人才等优势,但也存在短板和问题,一是与山东威海、江苏连云港等地区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设计方法与配套、制造工艺与设备、应用规模和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相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三是对碳纤维产业上游的拉动、带动和引领作用不明显,制约了全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创新发展。因此建议:

  一、加快与终端用户建立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

  二、积极开拓新的应用市场。

  三、着力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

  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提案答复:市科技局主办;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经开区管委会协办

  

  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建设碳纤维产业链。一是积极推进吉林化纤集团与丹麦维斯塔斯公司的战略合作,促进白城市新能源产业与我市碳纤维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低电价生产碳纤维风电拉挤板材储氢气瓶的产业链。今年1月20日,吉林化纤集团、丹麦维斯塔斯与白城市政府正式签订了三方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省长景俊海、丹麦驻华公使海勒女士参加签约仪式并鉴证签约,开辟了国内外风电合作的新模式,为推动我市大丝束碳纤维在风电领域应用创造新的市场空间。目前,吉林国兴复材公司根据维斯塔斯公司提出的4个规格风力发电叶片用碳纤维拉挤板的标准,正在试制样品,开展产品认证的试验工作,并建立了拉挤板生产线。二是谢义副市长带队赴江苏澳盛公司和前途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覆盖件专业生产企业—苏州华特时代碳纤维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推动大丝束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合作,江苏澳盛公司已采用吉林精功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风电拉挤板;华特公司已来我市回访,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正在对接商谈项目合作方案。三是积极推进与一汽集团、中车长客开展汽车、轨道客车碳纤维部件研发的对接合作。2019年1226日,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吉林化纤集团与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省金融控股集团、(哈工大)汇智轻量化(长春)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汽车、轨道客车轻量化部件研发与中试研究。

  二、加快碳纤维下游制品开发,积极开拓应用新市场。围绕碳纤维+冰雪装备、压力容器、通用航空等,加快新产品开发与推广。一是依托吉研高科公司与广州聚欣盈公司合资组建的吉林隆开科技有限公司,拟开发与生产碳纤维箱包、体育休闲等产品,目前开发的碳纤维钓鱼台,正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工艺调整和小批量生产。二是依托吉林国兴复材公司开发的奥迪A4L后排碳纤维座椅骨架,现已完成第二轮5套产品的试制,一汽富晟李尔公司准备开展装车试验;与山东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35MP70MP,容积为20L的碳纤维缠绕气瓶已发往一汽红旗轿车进行上车实测,为西藏日喀则研发了6.8L30MPa的碳纤维高压氧气瓶三是推动吉林星源公司,为中车长客出口高铁提供碳纤维保温隔热吸音棉。四是组织吉林化工学院研发“吉翔”碳纤维滑雪单板,以及碳纤维短式雪橇,分别在两届碳纤维大赛上获奖,推动碳纤维及冰雪产业的融合发展。五是推动吉林国兴复材公司对接京东无人机西安研发中心,合作研发碳纤维大型应急救援无人机和大型旋翼冷链物流无人机。

  三、完善碳纤维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本市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联的树脂、助剂企业研发能力,补齐我市碳纤维生产短板。一是组织碳纤维原丝油剂、上浆剂技术研发,加快国产化进程,经中国化纤协会组织评审专家鉴定,杨春才博士开发的碳纤维油剂和上浆剂技术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二是吉碳科技公司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发碳纤维原丝油剂,中试产品已在吉林碳谷、吉林方大公司生产线上进行了多批次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三是组织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在国内率先攻克25K-50K聚丙烯腈基原丝及碳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填补国内空白。四是组织吉林碳谷公司与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接,双方就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检测项及评价表征技术合作达成共识。五是组织吉林精功、吉林碳谷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联合开展碳纤维原丝碳化电子辐照加工技术研究。六是积极与南玻院国家碳纤维标准化委员会对接,推进吉林碳谷申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国家标准,进行立项评审。开展大丝束碳纤维检验检测方法研究,尽快形成企业、行业及国家技术标准,争夺碳纤维话语权。

  四、搭建碳纤维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和人才

  一是2019年118日,联合中国化纤协会、吉林化纤集团共同举办了中国首届“吉林化纤杯”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与应用创新创业大赛,来自山东大学等8家单位的23个项目参赛,19项获奖,获得奖金17.5万元。启动了第二届碳纤维大赛,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等13个单位的参赛项目31项,1220日举办决赛,25项获奖,储备了一批创新项目二是支持举办了中国·吉林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邀请了国内碳纤维领域的院士、专家及碳纤维产业链企业代表300多人来吉参会。对“十四五”碳纤维产业发展方向,推进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三是组织我市9户碳纤维企业参加“第四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展览会”和上海第25届国际复材展,开拓国内外市场。这是我市首次政府主导设立了以“中国碳谷”为主题的特装展位,参展产品7大类58,提升了吉林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影响力。四是推动筹建碳纤维研究院。赴江苏、山东等地开展域外碳纤维研发机构调研,研究起草了《吉林碳纤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及碳纤维研究院组建工作方案;依托吉林化纤集团与吉林化工学院联合组建了吉林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进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合作,筹建碳纤维知识创新中心平台,为我市碳纤维企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五、强化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对我市碳纤维企业进一步给予“1+3”政策支持,将企业的生产用电价格补贴到0.3元/千瓦,2019年核定的电价补贴资金2997.9万元。二是市科技局设立了碳纤维科技创新专项,对大丝束碳纤维关键技术研发等4个项目进行立项,支持资金170万元。三是组织申请吉林碳纤维研发中心及标准化厂房和中国吉林国家碳纤维产业园专项债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积极推动吉林产投公司谋划组建碳纤维产业投资基金,助力吉林碳纤维企业做大做强。

  吉林经开区创建的碳纤维及差别化纤维特色产业基地正式通过了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围绕完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申报了2020年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之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拟购置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多功能制样机等仪器设备,进一步为国兴复材公司等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检测服务。

  市人社局为吉林市高层次人才申请省创新创业人才资金提供支持。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宋德武曾获此殊荣,获得资金支持20万元;同时按照省人社厅要求组织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评选表彰工作,已完成吉林市申报步骤,待省考核组考核;根据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落实吉林市符合条件的人才认定工作。市科技局在《吉林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指南》中,设立了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引进行业科技领军专家、杰出青年人才培养、院士工作站建设等。

  2020年,市碳纤维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将继续采取夯实发展基础,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下游应用,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等举措,抓住国内外碳纤维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的机遇,全力以赴,实现新突破,促进碳纤维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