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关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
日期:2023-12-06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依据为保障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需抓紧制定针对性的垃圾分类处理办法”的建议。市城管执法局编制完成了《吉林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其中包含《垃圾分类收集规划》,2021年已通过省住建厅审核;加快《吉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立法工作,吉林市分类办已向司法局提交《吉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计划及草案,目前正在审核过程中。

二、关于“打造良好垃圾分类处理的公众意识基础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全体市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同时教会消费者垃圾分类知识。从电视讲解到社区宣传,从张贴广告到发放知识手册,让每个人都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建议。为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营造垃圾分类良好氛围,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国资委、市团委、各城区等成员单位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如:国资委组织监管企业“垃圾分类流程宣传”培训、市卫健委组织召开“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宣传互动、丰满区围绕试点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宣传活动。市委宣传部围绕垃圾分类工作进行预热宣传、常识解读,广泛开展宣传推介,通过江城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市经济广播电台、江城晚报、吉林乌拉圈、吉林雾凇台播《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致市民朋友一封信》。市妇联利用妇联公众号平台宣传垃圾分类,向全市家庭分享学习如何通过分类投入、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质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印发垃圾分类倡议书。

市教育为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范畴,制定了《2022年吉林市中小学校德育和校外教育工作要点》,以“生态文明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将首批157所学校纳入垃圾分类工作范围,指导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观看垃圾分类“时事新闻课”“社会实践”“国旗下宣教”“宣传标语图片张贴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活动资源和载体,活动的人数超20万人次。目前市教育局已制定完成《吉林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知识读本》,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市推开,实现“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同时,分类办已积极协调统筹各城区、开发区配置专项垃圾分类督导员,各城区目前已筹备部分垃圾分类志愿者督导马甲、分类督导袖标及臂章,待服饰、装备完备后将按照规定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

 截至目前,共下发宣传单17.15万份,宣传手册3.59万份,宣传条幅330条、宣传板590个,利用LED屏幕宣传147处,居民业主微信群宣传3500余条,微信公众号、微博宣传30余次,致小区居民一封信3500份,校园内外活动的人数超15万人次。

三、关于“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可将一个垃圾分类桶分割成几个隔断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可以使分类桶色彩缤纷并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垃圾分类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的建议。为确保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吉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可回收物采用蓝色,有害垃圾采用红色,厨余垃圾采用绿色,其他垃圾采用灰色,标识的中文字体为方正综艺体,英文为Arial粗体。市分类办与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实施了《吉林市深入推进两网融合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网与市环卫收运网络两网融合,规范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四、关于“封闭垃圾道,在社区建立规范的回收站一些旧式楼设有垃圾道,已与现状垃圾回收和环境理念严重不符,应该予以封闭。社区回收站可由社区物业或居委会负责管理,建立现代社区的垃圾经营和回收服务功能,使垃圾回收成为其创收的途径,补贴”的建议。规范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加强回收站点管理,我局与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吉林市深入推进两网融合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大网络重点环节的对接和资源重合,我局将会与市商务局定期对各城区回收站点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封闭垃圾道现象,采取约谈通报处理。

  五、关于“大力扶持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产业分类回收后的垃圾需要庞大的下游产业予以吸收,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如可焚烧垃圾可以用于发电,铁、纸张、玻璃、旧电池等等可用于回收再生产,建筑垃圾可用于填海等。政府应根据规划,引导城市相关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产业发展,特别是下游产业的健全发展,同时给予一定的税收和政策扶持”的建议。我市现有生活垃圾中转站62座,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日处理能力2500吨,可回收物网点385个、分拣中心2座、打包点2处,果皮箱3100余个,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满足生活垃圾运输需求,其中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一起运送到双嘉电厂焚烧发电,可回收物全部回收处理,无害化处理率100%。

为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我局积极推进计划拟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处理厂各1座,进一步完善我市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届时我市将具备生活垃圾“四分类”基础。

 

 

 

                       吉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群导航
站群导航 |
县(市)区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州政府网站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国家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
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吉林市长安网市法院
市检察院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州政府网站各省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新闻媒体
联系电话:0432-65155806
本站流量: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关闭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关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建议
日期:2023-12-06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依据为保障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需抓紧制定针对性的垃圾分类处理办法”的建议。市城管执法局编制完成了《吉林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其中包含《垃圾分类收集规划》,2021年已通过省住建厅审核;加快《吉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立法工作,吉林市分类办已向司法局提交《吉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计划及草案,目前正在审核过程中。

二、关于“打造良好垃圾分类处理的公众意识基础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全体市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同时教会消费者垃圾分类知识。从电视讲解到社区宣传,从张贴广告到发放知识手册,让每个人都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建议。为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营造垃圾分类良好氛围,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国资委、市团委、各城区等成员单位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如:国资委组织监管企业“垃圾分类流程宣传”培训、市卫健委组织召开“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宣传互动、丰满区围绕试点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宣传活动。市委宣传部围绕垃圾分类工作进行预热宣传、常识解读,广泛开展宣传推介,通过江城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市经济广播电台、江城晚报、吉林乌拉圈、吉林雾凇台播《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致市民朋友一封信》。市妇联利用妇联公众号平台宣传垃圾分类,向全市家庭分享学习如何通过分类投入、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质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印发垃圾分类倡议书。

市教育为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范畴,制定了《2022年吉林市中小学校德育和校外教育工作要点》,以“生态文明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将首批157所学校纳入垃圾分类工作范围,指导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观看垃圾分类“时事新闻课”“社会实践”“国旗下宣教”“宣传标语图片张贴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活动资源和载体,活动的人数超20万人次。目前市教育局已制定完成《吉林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知识读本》,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市推开,实现“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同时,分类办已积极协调统筹各城区、开发区配置专项垃圾分类督导员,各城区目前已筹备部分垃圾分类志愿者督导马甲、分类督导袖标及臂章,待服饰、装备完备后将按照规定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

 截至目前,共下发宣传单17.15万份,宣传手册3.59万份,宣传条幅330条、宣传板590个,利用LED屏幕宣传147处,居民业主微信群宣传3500余条,微信公众号、微博宣传30余次,致小区居民一封信3500份,校园内外活动的人数超15万人次。

三、关于“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可将一个垃圾分类桶分割成几个隔断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可以使分类桶色彩缤纷并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垃圾分类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的建议。为确保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吉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可回收物采用蓝色,有害垃圾采用红色,厨余垃圾采用绿色,其他垃圾采用灰色,标识的中文字体为方正综艺体,英文为Arial粗体。市分类办与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实施了《吉林市深入推进两网融合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网与市环卫收运网络两网融合,规范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四、关于“封闭垃圾道,在社区建立规范的回收站一些旧式楼设有垃圾道,已与现状垃圾回收和环境理念严重不符,应该予以封闭。社区回收站可由社区物业或居委会负责管理,建立现代社区的垃圾经营和回收服务功能,使垃圾回收成为其创收的途径,补贴”的建议。规范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加强回收站点管理,我局与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吉林市深入推进两网融合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大网络重点环节的对接和资源重合,我局将会与市商务局定期对各城区回收站点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封闭垃圾道现象,采取约谈通报处理。

  五、关于“大力扶持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产业分类回收后的垃圾需要庞大的下游产业予以吸收,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如可焚烧垃圾可以用于发电,铁、纸张、玻璃、旧电池等等可用于回收再生产,建筑垃圾可用于填海等。政府应根据规划,引导城市相关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产业发展,特别是下游产业的健全发展,同时给予一定的税收和政策扶持”的建议。我市现有生活垃圾中转站62座,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日处理能力2500吨,可回收物网点385个、分拣中心2座、打包点2处,果皮箱3100余个,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满足生活垃圾运输需求,其中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一起运送到双嘉电厂焚烧发电,可回收物全部回收处理,无害化处理率100%。

为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我局积极推进计划拟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处理厂各1座,进一步完善我市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届时我市将具备生活垃圾“四分类”基础。

 

 

 

                       吉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