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机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全市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碳纤维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高位统筹协调碳纤维产业推进工作。一是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吉林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吉市发〔2021〕7号)和《关于进一步健全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的通知》(吉市办字〔2021〕63号),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吉林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链长制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二是建立了链长负责制,碳纤维产业链由市政协主席担任链长,领导市科技局、招商部门以及经开区、化工园区等合力推动项目谋划、招商、落地。并且成立专项工作组从市级层面统筹研究制定碳纤维领域专项行动计划,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成立碳纤维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科技局设立碳纤维产业推进处,市直相关部门、经开区、化工园区、永吉县政府、磐石市政府、舒兰市政府以及吉林化纤集团等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群策群力,合力推动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以上措施,在贴近县(市)、区、企业工作前提下,打破了部门分工,将牵头任务分解到市直主要部门,将属地配合责任分解到所在县区和开发区,构建了“市区联动、市级引导、区级为主、企业协同”的碳纤维发展推进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发挥了最大效能。
目前,碳纤维产业链链长制、碳纤维产业推进领导小组都在高效有力推进碳纤维产业发展。2010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6年碳纤维产业推进处设立在经开区管委会,2017年调整到市工信局,2019年再次调整到市科技局,如果需要重新组建碳纤维推进机构,组建碳纤维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需按照有关程序上报市委、市政府,并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研究确定。
二、强化突出重点,谋划部署到位,推进碳纤维产业跨越式发展
市科技局碳纤维产业推进处紧紧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发力,以“稳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为抓手,大力推进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在2022年市科技局碳纤维产业推进处重点工作中已对专项招商、战略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开展专项攻坚行动。
在招商引资方面。树立“一盘棋”思想和“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利用经开区、化工园区资源优势,以招商促发展,全面深化合作,加快项目签约。一是加强与央企业、中国企业500强等重点企业合作,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山东等产业优势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利用浙江省吉林商会、浙江大学等平台及院校,组织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招商活动,引进碳纤维下游企业来吉投资;二是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叶片、抽油杆、缠绕气瓶、机械设备、海洋工程等领域,积极谋划梳理碳纤维产业链招商项目50项以上,对接专业服务机构,深入包装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特别是要深度谋划、精准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0项,力争达到20项;三是举办第十届中国碳谷碳纤维产业大会,谋划在我市召开国际碳纤维产业发展论坛;四是组织我市企业参加第17届SAMPE北京复材展、2022上海国际复材展等行业重要展会,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份额。
在战略合作方面。充分发挥吉林化纤集团头部企业作用,依托吉林碳谷原丝优势、吉林国兴碳纤维优势,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间共享资源、技术、人才、装备,进一步保障上下游产业链原材料供应,立足风电叶片、光伏热场、体育休闲等市场需求扩大,重点围绕产业链下游复材制品方向,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促进项目落地。一是发挥吉林化纤集团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与一汽集团、长客公司、三一重能、丹麦维斯塔斯等国内外知名碳纤维下游应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重点围绕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装备、风机叶片、光伏热场等方面,协同开发系列化、专业化、高品质碳纤维下游制品,形成专业化分工细致、上下游产品配套有序的一体化生产体系;二是加强与中航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以及与军方合作,鼓励我市碳纤维企业加入军工产品开发计划,推动航空级碳纤维复材制品等项目合作。积极推动中油吉林吉化与经开区、吉林化纤对接合作共建万吨级碳纤维项目以及吉林化纤与吉林江机公司合作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军工产品项目。
在科技创新方面。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实现科技工作新突破。一是组织开展 T700、T800及以上高性能碳纤维原丝和碳化技术攻关,研发1K、3K T700级以上碳丝、25K及以上T700级大丝束碳纤维;二是加速碳纤维抽油杆、风力叶片板材、压力容器、车用材料、运动装备等下游产品开发,突破一批生产终端产品的关键制造技术;三是推动碳纤维油剂、上浆剂及改性树脂合作开发、规模化生产及上下游配套;四是支持开展碳化清洁生产、废旧碳纤维回收处理与利用等技术攻关;五是支持碳纤维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字化工厂建设,扩能改造、提升工艺水平。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支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在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加快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双创平台。一是推动碳纤维研究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长春工大、中科院等合作,建立以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创新中心等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供给体系,加快碳纤维制品等的研发应用;二是支持吉林碳谷、吉林宝旌争创省碳纤维重点实验室;三是推动吉林经开区和吉林化工学院建设碳纤维双创产业园;四是支持吉林化工学院与吉林化纤合作引进碳纤维试验线,提升碳纤维产业基础研究条件能力;五是争取省市场监管厅等相关部门支持,重点推动与省质检院合作,创建省级碳纤维检验检测吉林分中心。
在要素保障方面。树立“抓服务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经开区、化工园区属地管理的主动性、能动性,主动服务、精准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为加快碳纤维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一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一方面争取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给予基地内碳纤维企业绿电指标支持,最大限度降低过网费用,同时,加快推进我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绿电项目建设,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另一方面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吉林经开区、吉林化纤与市供电公司尽快实施联建供电方案,全力保障碳纤维项目和企业的用电需求;二是保障项目用地。做好中国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1174公顷(建成区占地面积391公顷,规划一期占地185公顷,涉及永久基本农田154公顷;二期占地598公顷,涉及永久基本农田375公顷)。推动规自部门加快基本农田调划工作,全力保障碳纤维项目用地、土地政策和指标争取,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用地指标;三是保障丙烯腈原料及管线运输。一方面协调中油吉化公司,为吉林化纤提供丙烯腈供应保障。另一方面推动新建丙烯腈管线运输,尽早实现丙烯腈管道供应;四是保障项目能耗指标。推动发改部门争取省发改委优先给予能耗指标,并对碳纤维项目新增能耗指标予以单列。按照项目规划,协调省级部门,确保新上项目通过节能审查;五是做好审批管理服务。充分利用“拿地即开工”等审批模式,项目承载地需配备项目管理秘书,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六是经开区、化工园区等项目承载地要利用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碳纤维产业发展,用足用好新增专项债券,满足基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商品仓库、物流中心等方面需求。
吉林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