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市全力打造“百姓说事点”创新发展升级版,主动打通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后一公里”,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百姓说事点”3284个,收集各类信息14万余件,化解矛盾纠纷9.6万余件。其中,2019年,“百姓说事点”收集民生信息8053件,化解矛盾6986件。此做法已被中央深改办《改革情况交流》第52期专题刊载。
一、明确标准,提升“百姓说事点”创建质量
“百姓说事点”建设做到“五个一”标准:悬挂一块标识牌、聘请一位信息员、发放一本记录本、设立一块公示板、建立一个图书角。做到标识牌、记录本、工作流程“三统一”,公示板和法律图书角“两规范”。同时,利用指挥中心平台,通过网络、电话、手机、显示屏等终端系统,及时反馈说事点情况,快速传递信息,网上化解矛盾纠纷,使“百姓说事点”发展成“网上说事点”“线上说事点”“掌上说事点”,打通法律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拓展功能,增强“百姓说事点”服务能力
一是发挥社情民意收集点作用。注意收集各类与百姓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通过“百姓说事点”反映出来,为政府服务改善民生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参考。二是发挥矛盾纠纷化解点作用。培养、提高信息员“说事”能力,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点作用。邀请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专业人员现场解答咨询,宣传普及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发挥致富信息传播点作用。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聘请专家讲解种养殖以及外出务工、就业等方面信息,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帮助和服务。五是发挥干群关系联系点作用。经常到“点”上走访,与群众保持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提升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三、优化流程,推动“百姓说事点”规范运行
一是做到事前问事。村(社区)调解员每周到“百姓说事点”排查走访一次,及时掌握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及早采取防范措施。二是做到随时说事。说事点开通“说事电话”,设立“说事记录本”,信息员每天在点上倾听百姓说事。三是做到及时调事。建立“百姓说事点”内容登记制度,根据不同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能够当场答复处理的当场答复,使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四是做到定期议事。对于群众提出的重大疑难问题和事项,村委会或司法所不能当时解决答复的,及时上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或报请上级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及时向群众反馈。五是做到事后查事。定期对“百姓说事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针对办结的重点事项,实地回访或电话回访,掌握调解工作是否及时到位、群众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
四、完善机制,保障“百姓说事点”行稳致远
一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扶持作用,吸纳公道正派群众参与“百姓说事点”工作,确保“百姓说事点”在服务基层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二是坚持以信息化为纽带。着力在“百姓说事点”+信息化上做文章,加强在“百姓说事点”调解员中运用人民调解移动终端、微信群等开展工作,拓宽社情民意反映通道。三是坚持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资源,利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以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四是坚持以互联互通为发展方向。加快互联互通建设,建立共建共治共享联动机制,通过多方力量解决社会难题,共同推进“百姓说事点”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