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政府新闻办于2月23日(星期四)9:30,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县(市)区专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永吉县专场”。永吉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成彦先生,永吉县副县长刘铁军先生,永吉县副县长关聪先生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吉林日报、江城日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江城晚报、吉林乌拉圈、吉林雾凇台等11家媒体的16名记者参会。吉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肖模喜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肖模喜: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展示各地踔厉奋发、争先进位,不断助力全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生动实践,市政府新闻办策划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县(市)区专场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永吉县专场。永吉县地处吉林省中东部,全境纳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腹地和长吉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近年来,永吉县立足“一脊两翼”空间发展格局,持续打造三大板块、发展五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吉林—永吉同城化发展,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渐形成了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以及以冰雪旅游、冰雪制造为支撑的冰雪配套服务业,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了经济大局的“求进”“向好”。
为了使媒体朋友更加深入了解永吉县各方面发展优势和特点,今天我们邀请到永吉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成彦先生,请他向大家详细介绍永吉县经济发展有关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永吉县副县长刘铁军先生,永吉县副县长关聪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成彦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王成彦: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永吉县经济发展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永吉县委、县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2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双升。
一是经济韧性显著增强。我们扎实落实中省市稳经济大盘政策,及时出台50条服务企业事项清单,全力为企纾困解难。围绕“六新产业”“四新设施”,谋划储备了亿元以上项目18个,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7亿元,同比增长1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30亿元,同比增长34.3%。
二是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凌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BM刀具生产线升级项目顺利启动;吉林中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蒸汽加压混凝土建材生产线投入运行;吉林瑞尔康隐形眼镜有限公司年产1.5亿片隐形眼镜项目产能充分释放,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39.5亿元,同比增长8.3%。
三是消费市场持续回暖。依托松花湖、北大湖两大滑雪场辐射带动优势,推动巨龙谷冰雪产业示范区、一壶山房高端民宿项目实现签约。完成冷链物流产业园、县级快递中心设备安装升级,“第一书记直播带货”“消夏娱乐周”等活动相继开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5%,消费市场快速回补升温。
四是农业发展蹄疾步稳。县域高标准农田面积达60多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6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亿斤。省级柞蚕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永吉,年制种量占全国蚕种市场份额70%以上。水稻、紫苏、榛果等特色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成功申报国家粮油作物、经济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
五是民生福祉全面增强。投入资金5.4亿元,完成民生实事72件。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次。第三社会福利中心全面竣工,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连续11年位列全市第一。
2023年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永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6.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3%。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作主线,把抓改革、重创新作为动力源泉,把补短板、稳增长作为核心任务,把增收入、惠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加快打造长吉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支点。
一是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聚焦政策导向,积极申报一批整县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力争年度投资达21亿元以上。继续开展县级领导带头招商,全力延伸产业链条。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优化并联审批和服务流程再造,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
二是凝心聚力积蓄工业动能。落实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要求,持续开展“遍访企业”活动,摸清企业用地、人才、金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条对账、逐条销号,推动企业满产稳产,坚决防止出现非政策性退统。
三是全力以赴加快乡村振兴。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加快高效植保机械化作业等新技术集成推广应用。深入“北上广深”等地筹备稻米品牌推介会,积极申报“罗圈沟葡萄”“永吉柞蚕”产地标识,扩大紫苏种植规模,支持吉林市臻榛庄园农业有限公司深加工、链条化发展,全力提升永吉农特产品影响力和附加值。
四是千方百计挖掘消费潜力。以冰雪装备、冰雪旅游、配套民宿、康养温泉为建设重点,不断打通“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深度谋划北大湖五一休闲农业体验园、水木年华夜游灯光秀项目,打造兴凯路美食一条街,进一步丰富消费业态。借助国家外贸优惠政策和便利化举措,积极为现有企业争取国际市场开拓扶持资金支持,推动进出口额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8%。
五是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城防工程、永吉大桥等重点项目进程,完成108栋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启动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配套工程,推进县人民医院五大诊疗中心建设,实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升级扩容。坚持稳岗扩就业并举,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6.8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00万元以上。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永吉县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为吉林市加快发展贡献永吉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永吉发展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诚邀大家常到永吉作客,携手新征程,共创新未来。
谢谢。
肖模喜:
感谢王成彦先生的发布。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请先介绍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吉林日报记者:刚才王成彦先生在介绍永吉县情况时提到,2022年全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能否给我们介绍下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王成彦:
感谢你的提问。
永吉县始终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加速器”。
在招商引资方面:依托电子信息及冰雪装备产业园、创新创业基地等项目承载平台和资源禀赋,围绕“中字号”“国字号”及业内领军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主导产业支撑能力日益增强。同时,充分发挥县级领导和域内企业家人脉资源,多次联合赴外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成功对接西安文旅、中化明达、中农信投等央资国企、行业百强100余家,全年形成深圳佳来PCB研发生产、京东物流产业园、四季农道休闲农业等签约落地项目18个。
在项目建设方面:实行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员化调度推进、全要素跟踪保障,2022年谋划储备巴虎冰雪运动产业新城、大宗工业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高端项目18个,总投资达5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隧道装备产业园等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3个。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生成一批、推进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达产一批”,全力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动战”。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双向发力,突出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两篇文章,全年力争形成重点推进项目30个,签约落地项目20个。积极发挥项目中心作用,谋划包装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重大项目,采取“五化”闭环工作法,专班推进、精细服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铁道职业学院二期、隧道装备制造产业园等24个项目春季集中开工,确保中储粮粮食仓储等20个项目投产达产,奋力打造县域经济新高地。
谢谢。
江城日报记者:永吉县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请问在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将如何加快乡村振兴发展?
刘铁军:
感谢你的提问。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永吉县以万昌镇为先导区进行先行先试,建设了以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大米产业交流中心为核心区,以冷链物流产业园为扩展区的融合发展平台。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出台了《农村闲置房屋管理办法》,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农担公司永吉办事处,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企合一” “私人订制”等多种互利共赢经营模式多点开花。与此同时,我县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至2216个、896个,全县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92.7%,圆满承办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场会和全市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场会。
2023年,我县将持续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将“两中心”和“冷链物流产业园”打造成为稻米主题研学基地、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助农。围绕玉米、水稻、人参、果品等农特产品,培育壮大博大农林、臻榛庄园等一批食品精深加工企业,逐步完善农产品产业链,加速工业强农。强化产业帮扶,突出中央衔接资金向肉牛养殖、服装加工、光伏发电等方面倾斜,壮大乡村产业新业态,实现产业富农。同时统筹推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谢谢。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永吉县在优化营商环境和企业培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关聪:
感谢你的提问。
2022年,永吉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本着“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召开了企业家表彰大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创新出台了《永吉县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永吉县营商环境“四步工作法”》,在吉林地区率先探索实施“服务企业直通车”工作机制,为企业转贷、倒贷等业务提供全天候“vip”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不断提振、市场主体满意度进一步攀升。在产业培育方面,大力发展“汽车、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新企业加大引育力度,构建梯度培育体系。聚焦企业在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发展难题,精准施策,为企业争取资金626.5万元。2022年,全县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户,以占全市2%的工业产值,培育了占全市13%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吉林地区都名列前茅。
2023年伊始,召开了永吉县经济工作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再次表彰了年度经济突出贡献、特殊贡献、卓越贡献企业和年度最佳服务企业单位。今年,永吉县将从优化政务服务,强化企业发展要素供给,提升涉企执法规范性,深化干部监管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以“四抓一提升”为载体,持续抓服务、抓执法、抓创新、抓监管,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将全力开展提质升级行动,制定“5+1”培育目标,力争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
谢谢。
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记者:近年来“万昌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请介绍一下在品牌培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如何打算?
刘铁军:
感谢你的提问。
永吉县地处北纬43°,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水稻种植带。近年来,永吉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优质、绿色、有机稻米标准化种植基地18万亩。万昌镇作为稻米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这里有适合水稻生长的日照、积温和肥沃的土壤,松花江两条支流(岔路河、饮马河)流经这片土地,有星星哨水库优质的灌溉水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使“万昌大米”深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欢迎。同时,“万昌大米”也是首个获得国家三重保护(国家原产地标识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大米品牌产品。为进一步拓展“万昌大米”品牌优势,永吉县成立了“万昌大米”产业联盟,吸纳30余户优质大米企业入驻,开发“金蛙”“鸭间稻”“白头山”等系列产品,设立商超专柜及便利店700余个,构建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同时,聘请专家团队创建了“一粒丫米”文创品牌,“万昌大米”品牌价值已达65.15亿元。
下一步,永吉县将借助区位优势,发挥品牌作用,打造“万昌大米”发展新业态,为推动产业兴旺提供不竭动能。一是加强水稻品种培育,通过综合应用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切实提高水稻产量、提升大米品质。二是优化品牌设计,打造地域标识大米品牌,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突出“个性服务”,让久处城市喧嚣生活中的人们亲临自己的田地体验农事活动,创建“绿色农业+可视农业+田间档案+质量追溯”模式, 让消费者吃上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放心大米。四是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开展线上直播活动,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县领导带头赴外开展新米上市推介活动,不断提升“万昌大米”品牌影响力。
谢谢。
江城晚报记者:请问永吉县在冰雪产业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文章?未来还将采取哪些实招?
关聪:
感谢你的提问。
近年来,永吉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落实“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依托毗邻吉林市万科和北大湖两大滑雪场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冰雪制造产业和冰雪服务业聚集区,冰雪产业规模逐年壮大。
先后利用两年时间在永吉经济开发区投资2.1亿元建成了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着力补齐省、市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短板。北大湖滑雪场所在的南沟村村民自发经营的“冰雪+民宿”项目发展火热,归耒精品民宿落户北大湖镇五一村,目前共有民宿142家,客房500余间,年收入1500余万元,2022年北大湖镇南沟村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吉林省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村”。
2023年,一壶山房、北御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项目还将开工建设,冰雪民宿正在成为永吉冰雪服务业的主力军。未来几年,永吉县将抢抓冰雪运动大众化发展契机,立足冰雪资源优势,推动投资120亿元的巴虎冰雪运动产业新城、投资180亿元的巨龙谷冰雪产业示范区项目尽快开工,打造超级滑雪度假区。同时,深度挖掘冰雪旅游配套服务潜力,做好“冰雪+”文章,助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谢谢。
肖模喜: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