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1-07-06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吉林市政府新闻办于7月6日(星期二)上午9:00,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沈刚、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宏利、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国强,一同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中新社、吉林日报吉林分社、吉林省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江城日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江城晚报、吉林乌拉圈等15家媒体的18名记者参会。吉林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赵海鑫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赵海鑫: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市政府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公布。科学编制和实施好规划纲要对我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做出突出贡献,形成质量更高、动力活力更足、生态环境更优的现代化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飞,请他向大家详细介绍《规划纲要》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沈刚、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宏利、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国强,他们将一并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关注。 

  下面,首先请王飞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飞: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对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经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近日,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公开印发了《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下面,我简要介绍《纲要》的有关情况。 

  以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汇聚集体智慧,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成为人民的意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我市《纲要》主要阐明全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市实现振兴突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经历了前期纲要思路研究、框架制定、草案编制和报批四个阶段,历时1年半。编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市发改委牵头执笔,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经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公布实施。 

  规划纲要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发展战略。立足吉林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域特色,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重点实施“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具体就是:明确我市的“四个定位”:即旅游文化名城、现代产业基地、创新创业高地、生态宜居城市;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即旅游文化、精细化工、先进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产业;加快建设“四大板块”:即中心城市北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样板区、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中部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南部宜居宜游引领区;打造“五个县域经济增长极”。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着眼于实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我市发展的机遇、优势、条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实现“六新”目标: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同时,聚焦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科学设置5类32项核心指标,8项约束性指标、24项预期性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7%以上,略高于全省6.5%的年均水平。 

  第三部分重点任务。立足补齐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个短板”,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五大安全”,《纲要》从8个方面提出了我市“十四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二是优化空间布局,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三是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四是深度融入双循环,谱写深化改革开放新篇章;五是加强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六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江城新家园;七是夯实发展根基,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八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平安吉林新环境。同时,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拟重点推进268个重大项目,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三方面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将《纲要》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职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纲要》顺利实施,推动我市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做出新贡献! 

  借此机会,也恳请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大力宣传和挖掘我市《纲要》实施中的好做法、好成效,营造解难题、促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赵海鑫: 

  感谢王飞副主任。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请先介绍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中新社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市提出了全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那么请问是如何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实现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飞:“十四五”期间,我市着力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品终端化,全力打造旅游文化、精细化工、先进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六大产业集群。一是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统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力争创国家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试验区,将吉林市打造成为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国内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将重点景区打造成为东北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重点实施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扩建、北大湖四季度假区、松花江吉林市段旅游航道等重大项目。二是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开展精细化工头部企业培育、外地优势产业转移承接、进口替代产品开发等行动,不断壮大基础化学工业,做强专业化学工业,做精高性能材料工业,培育特种化学工业,通过产品专精化和结构升级,实现从初级原料加工向下游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化。重点实施6万吨ABS改性料、经开区绿色化工产业园和化工医药产业园,康乃尔年产60万吨甲醇制烯烃等重大项目。三是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围绕碳纤维、石墨、钼镍新材料、钢新材料、绿色石材、环保水泥等领域,优化整合材料工业基础,打通上下游协作关系,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重点实施吉林化纤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建龙钢铁产品提升工程、国家碳纤维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四是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聚焦航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冰雪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重点实施二台子机场改扩建、吉林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地、高新北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五是打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点发展粮食、畜禽、乳品、特产品、特色食品等精深加工板块,重点实施桦甸国发万头肉牛养殖、禾丰6万头肉牛产业化、中新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六是打造生物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领域,推动生物产业向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重点实施博大东方二氧化碳基生物可降解塑料、磐石无抗生物产业园、中科聚研生命科学健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吉林日报记者:“十四五”期间如何利用好用活我市农业产业资源优势,推动农业加快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宏利:“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着力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到2025年,主要做到“两保”“两促”“两率先”。保供给。守住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亿斤阶段性水平;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0.5万吨、12万吨、0.9万吨;冬季地产蔬菜供给率达到25%。保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让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促融合。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650亿元,塑造100个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和休闲农业“打卡地”。促可持续。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300万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两率先。永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吉林市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粮食主产县(市)率先基本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 

  吉林省广播电视台记者:我市是传统老工业基地,工业在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发展中也占主导地位,“十四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将形成怎样的新格局? 

  市工信局副局长沈刚:“十四五”期间,将全面落实省“三个五”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发挥我市产业、资源、人才等基础优势,在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同时滚动实施“3456”项目建设,培育壮大“1456”重点企业,通过突出市场主体培育、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突出精准产业招商、突出工业数字转型、突出创新示范引领、突出工业园区建设、突出扩大产融合作等措施。力争到202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全市工业基本形成“12345”产业发展格局。即做大做强1个1000亿级支柱产业—化工产业。发展壮大2个400以上亿级优势产业—冶金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快提升3个200亿以上级特色产业—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消费品产业。全面推进4个100亿级新兴产业—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培育5个50亿级潜力产业—特色矿产资源产业、航空产业、电力电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江城日报记者:“十四五”时期,我市在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促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国强:“十四五”期间,全市商务工作积极响应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确保一率先”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4645”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东北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促进,坚持扩大内需,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推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百姓消费需求,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一是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完善城市商贸服务功能。推进河南街、东市场等省级商业街升级改造,高品质打造河南街、东市场两大核心商圈;建设江南、越北、哈达、江北等10大商业中心;改造提升厦门街、清真美食街、珲春街、苏州街等10条特色商业街;完善农产品、粮油、建材、五金机电、汽车配件、电子商品等10大批发市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 

  二是壮大商贸实体队伍,实现商贸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居然之家、东易日盛、宜家之家、大悦城等先进业态,增加现代商贸业服务新元素;推动综合体、汽车、商超、家电、石油、贸易等实体商业转型升级,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户,新增限上企业500户,培育老字号企业达到100户,新增品牌商品2000种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三是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实体商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培树本土电商品牌。打造提升5个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5户国家级、20户省级示范企业,10个全网知名电商品牌、5个区域网红基地。 

  四是健全外经贸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全市外贸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规模。培育10户进出口额超千万美元企业、30户超百万美元企业,建成国家级外贸产业基地1个、省级外贸产业基地3个,完成中国(吉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项目建设,创建吉林市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赵海鑫: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群导航
站群导航 |
县(市)区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州政府网站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国家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
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吉林市长安网市法院
市检察院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州政府网站各省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新闻媒体
联系电话:0432-65155806
本站流量: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关闭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1-07-06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政府新闻办于7月6日(星期二)上午9:00,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沈刚、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宏利、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国强,一同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中新社、吉林日报吉林分社、吉林省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江城日报、吉林市广播电视台、江城晚报、吉林乌拉圈等15家媒体的18名记者参会。吉林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赵海鑫主持了本场新闻发布会。 

  赵海鑫: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市政府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公布。科学编制和实施好规划纲要对我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做出突出贡献,形成质量更高、动力活力更足、生态环境更优的现代化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飞,请他向大家详细介绍《规划纲要》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沈刚、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宏利、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国强,他们将一并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关注。 

  下面,首先请王飞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飞: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对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经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近日,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公开印发了《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下面,我简要介绍《纲要》的有关情况。 

  以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汇聚集体智慧,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成为人民的意志,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我市《纲要》主要阐明全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市实现振兴突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经历了前期纲要思路研究、框架制定、草案编制和报批四个阶段,历时1年半。编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市发改委牵头执笔,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经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由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公布实施。 

  规划纲要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发展战略。立足吉林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域特色,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重点实施“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具体就是:明确我市的“四个定位”:即旅游文化名城、现代产业基地、创新创业高地、生态宜居城市;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即旅游文化、精细化工、先进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产业;加快建设“四大板块”:即中心城市北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样板区、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中部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南部宜居宜游引领区;打造“五个县域经济增长极”。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着眼于实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我市发展的机遇、优势、条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实现“六新”目标: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同时,聚焦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科学设置5类32项核心指标,8项约束性指标、24项预期性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7%以上,略高于全省6.5%的年均水平。 

  第三部分重点任务。立足补齐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个短板”,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五大安全”,《纲要》从8个方面提出了我市“十四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二是优化空间布局,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三是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四是深度融入双循环,谱写深化改革开放新篇章;五是加强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六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江城新家园;七是夯实发展根基,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八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平安吉林新环境。同时,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拟重点推进268个重大项目,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三方面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将《纲要》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职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纲要》顺利实施,推动我市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做出新贡献! 

  借此机会,也恳请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大力宣传和挖掘我市《纲要》实施中的好做法、好成效,营造解难题、促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赵海鑫: 

  感谢王飞副主任。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哪位记者要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请先介绍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中新社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市提出了全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那么请问是如何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实现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飞:“十四五”期间,我市着力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品终端化,全力打造旅游文化、精细化工、先进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六大产业集群。一是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统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力争创国家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试验区,将吉林市打造成为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国内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将重点景区打造成为东北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重点实施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扩建、北大湖四季度假区、松花江吉林市段旅游航道等重大项目。二是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开展精细化工头部企业培育、外地优势产业转移承接、进口替代产品开发等行动,不断壮大基础化学工业,做强专业化学工业,做精高性能材料工业,培育特种化学工业,通过产品专精化和结构升级,实现从初级原料加工向下游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化。重点实施6万吨ABS改性料、经开区绿色化工产业园和化工医药产业园,康乃尔年产60万吨甲醇制烯烃等重大项目。三是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围绕碳纤维、石墨、钼镍新材料、钢新材料、绿色石材、环保水泥等领域,优化整合材料工业基础,打通上下游协作关系,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重点实施吉林化纤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建龙钢铁产品提升工程、国家碳纤维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四是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聚焦航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冰雪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重点实施二台子机场改扩建、吉林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地、高新北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五是打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立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重点发展粮食、畜禽、乳品、特产品、特色食品等精深加工板块,重点实施桦甸国发万头肉牛养殖、禾丰6万头肉牛产业化、中新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六是打造生物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领域,推动生物产业向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重点实施博大东方二氧化碳基生物可降解塑料、磐石无抗生物产业园、中科聚研生命科学健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吉林日报记者:“十四五”期间如何利用好用活我市农业产业资源优势,推动农业加快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刘宏利:“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着力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到2025年,主要做到“两保”“两促”“两率先”。保供给。守住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0亿斤阶段性水平;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0.5万吨、12万吨、0.9万吨;冬季地产蔬菜供给率达到25%。保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让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促融合。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650亿元,塑造100个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和休闲农业“打卡地”。促可持续。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300万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两率先。永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吉林市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粮食主产县(市)率先基本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 

  吉林省广播电视台记者:我市是传统老工业基地,工业在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发展中也占主导地位,“十四五”时期我市工业发展将形成怎样的新格局? 

  市工信局副局长沈刚:“十四五”期间,将全面落实省“三个五”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发挥我市产业、资源、人才等基础优势,在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同时滚动实施“3456”项目建设,培育壮大“1456”重点企业,通过突出市场主体培育、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突出精准产业招商、突出工业数字转型、突出创新示范引领、突出工业园区建设、突出扩大产融合作等措施。力争到202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全市工业基本形成“12345”产业发展格局。即做大做强1个1000亿级支柱产业—化工产业。发展壮大2个400以上亿级优势产业—冶金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快提升3个200亿以上级特色产业—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消费品产业。全面推进4个100亿级新兴产业—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培育5个50亿级潜力产业—特色矿产资源产业、航空产业、电力电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江城日报记者:“十四五”时期,我市在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促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国强:“十四五”期间,全市商务工作积极响应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确保一率先”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4645”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东北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促进,坚持扩大内需,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推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百姓消费需求,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一是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完善城市商贸服务功能。推进河南街、东市场等省级商业街升级改造,高品质打造河南街、东市场两大核心商圈;建设江南、越北、哈达、江北等10大商业中心;改造提升厦门街、清真美食街、珲春街、苏州街等10条特色商业街;完善农产品、粮油、建材、五金机电、汽车配件、电子商品等10大批发市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 

  二是壮大商贸实体队伍,实现商贸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居然之家、东易日盛、宜家之家、大悦城等先进业态,增加现代商贸业服务新元素;推动综合体、汽车、商超、家电、石油、贸易等实体商业转型升级,销售额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户,新增限上企业500户,培育老字号企业达到100户,新增品牌商品2000种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三是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实体商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培树本土电商品牌。打造提升5个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5户国家级、20户省级示范企业,10个全网知名电商品牌、5个区域网红基地。 

  四是健全外经贸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全市外贸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规模。培育10户进出口额超千万美元企业、30户超百万美元企业,建成国家级外贸产业基地1个、省级外贸产业基地3个,完成中国(吉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项目建设,创建吉林市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赵海鑫: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