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区延江街道聚焦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创新推行“三问机制”,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将群众意愿贯穿改造全过程,让老旧小区焕新颜、民生福祉再升级。
改造前“问需于民”,锚定民生“靶心”。街道始终将居民需求置于首位,改造前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座谈会商等多元渠道,全面收集居民诉求,精准绘制改造“需求清单”。累计梳理屋面漏水、停车难、照明缺失、绿化不足等各类诉求132条,针对修建休闲凉亭、保留原有绿篱、增设停车场等群众反映集中、关切强烈的重点需求,优先纳入改造规划,靶向制定“一小区一方案”,切实把群众“呼声”转化为民生“实效”。2024年以来,改造工程已覆盖4个社区、8个小区,涉及99栋居民住宅楼、384个单元,直接惠及居民6901户、常住人口10194人。
改造中“问计于民”,凝聚共治“合力”。打破“政府主导、群众旁观”的传统模式,将“麦克风”交给居民,让群众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邀请居民代表深度参与施工协调,累计参与现场调度24次,针对施工进度、材料选用、细节优化等提出合理化建议32条,均被纳入施工调整方案;组建由居民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通过“拿着尺子量路面、对照图纸查工序”,全程监督工程质量,推动治理从“单向输出”变为“多元合唱”,改造期间,居民志愿者参与改造相关服务活动多达70余次,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共治格局。
改造后“问效于民”,检验治理“温度”。街道以“居民满意”为最终标尺,建立改造效果测评与长效管护机制,杜绝“改完即止”的形式主义。改造完成后,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围绕“楼道灯亮度是否达标”“公共设施维护是否到位”等民生细节开展满意度测评,对居民反馈的问题建立台账、逐项整改、销号管理。同时,结合居民建议优化小区空间布局,同步完善休闲配套,规划停车位1079个,增设健身器材76套、休闲桌椅131处、凉亭13个,让改造既有“硬件升级”的质感,更有“服务贴心”的温度,解决小区“老问题”同时回应居民“新期待”。
下一步,昌邑区延江街道将持续深化“三问机制”实践,以更务实举措办好民生实事,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图为改造后小区

首页
收藏
打印
分享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吉林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