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十百千万”工程以来,昌邑区农业农村局共修建村级道路39.685公里,边沟16.005公里、安装路灯1067盏、新建围栏72.993公里、大门375个、地埋式垃圾桶5座、深基础护坡558.6米、护栏90米、平交道及住户门前顺坡44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落地见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聂司马村,曾经坑洼不平的路面现已换了模样。2025年,依托“十百千万”工程,村里共改造85条道路,总长近15公里,原本的水泥路改建为6万多平方米的沥青路面,就连砂石路也披上了6600多平方米的沥青“新装”。如今,摊铺压实的沥青路面平坦整洁,在蓝天白云下蜿蜒伸展,不仅让村民出行脚下更稳,更铺就了一条通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两家子满族乡李屯村的变化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在“十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村里2条总长约5.8公里的道路虽尚未完成建设,但其配套的工程已抢先落地,240米挡墙稳稳筑牢道路根基,新建的240米排水沟与原有边沟巧妙衔接,构成了一套坚实美观的排水系统。石块与水泥浇筑的“脉络”静静守护在农田旁,既提前解决了道路与农田的排水难题,也早早为村庄添上了一道环境整治的别致风景线,让村民对后续沥青路面的铺设更添期待。
从聂司马村的沥青路,再到李屯村的排水沟,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变化,正是昌邑区乡村基础设施升级的生动注脚。“十百千万”工程项目的稳步推进,让道路更畅通、设施更完善,不仅擦亮了乡村的“面子”,更夯实了生态宜居的“里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成果,持续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乡村振兴筑牢“硬支撑”,驱动着昌邑区乡村振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