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生态环境局专场
日期:2025-08-1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图为发布会现场

8月14日,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生态环境局专场,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峰,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懿,吉林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孙尚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峰:

首先,我代表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向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参与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一年。吉林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省、市决策部署,锚定“9363”工作目标,靶向发力,攻坚克难,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稳中有进,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亮眼答卷

2025年1—7月,全市优良天数186天,同比增加了14天;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减少7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一;重污染天气“零发生”。19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9.5%,无劣五类水体,县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二、精准发力,打出隐患治理“组合拳”

一是开展全市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攻坚行动,各地各部门共排查梳理问题500个,我们创新采取“三联单”形式向责任地区和部门进行交办,形成“排查—整改—督导—销号”全链条管理,目前整改完成率为89%。二是重拳整治历史遗留和深层次问题,建立常态化调度推进机制,年底前需要完成的13项中央和省督察整改任务正在按序时推进整改。三是快速响应群众呼声,持续实行“7×24”小时接诉即办,对群众投诉第一时间受理、精准研判,形成了“派、办、督、审、考”闭环工作流程。1—7月共承办群众投诉2203件,同比减少20.3%。这里我说明一下,我们开展了集中受理群众监督举报生态环境领域问题行动,诚邀广大群众通过“12345”市长公开电话以及我们公布的市、县两级受理举报电话,向我们提供生态环境问题线索,共同参与到美丽江城建设之中。

三、硬核举措,“六大战役”取得新成效

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创新建立污染天气应急预响应机制并得到全省推广,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五源同治”,45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年度4个水泥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提前完成,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292个问题整改率达到100%,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8台,216个工业扬尘污染源点位全部纳入监管,深度推进秸秆残茬计划烧除管理,并以“六看六查”为抓手,持续强化秸秆禁烧监管,2025年春季实现违规火点全省占比、污染天数、PM2.5“三下降”工作目标。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四个第一时间”水质管控机制,成立市级水质波动报警快速分析专班,构建快速反应机制;精准推进鳌龙河整治,实施“清底、净河、减污、扩绿、扩容”五大攻坚行动,增设25套“电子河长”实时监控;分时段精准管控水质,化冰期排查发现各类问题1133个,汛期水污染隐患排查发现问题189个,已全部完成整改;持续对全市930个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查整治,特别是对松花江城区干流沿线123公里144个排污口开展飞行排查。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源头防控+修复治理,开展受污染耕地整治,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评审备案7宗“一住两公”地块报告,推动冀东水泥A、B地块土壤修复;推进地下水防控升级,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磐石冶金化工、化学循环园区地下水详查加速实施。四是打好城乡环境战。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三年行动,新增完成167个行政村治理(管控)。五是打好固废治理战。“无废城市”建设七大项目启动实施,2024年度评估全省排名第一;创新推出“智能油桶+管理平台”,46家汽修企业首批安装,实现废油全流程智能监管。六是打好生态安全战。完成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864个疑似问题图斑实地核查;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排查企业1785家次,整改隐患190个,环境风险隐患清零,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四、创新突破,用“机制+智慧”破解环保难题

一是强化改革赋能。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制定生态环境系统“小切口”改革措施23项。二是转变执法方式。创新打造“两个中心、一个联动”执法监管模式。成立“案管中心”,打造全省领先的行政处罚案件全程跟踪管理模式,减少瑕疵、缩短时限;成立“数智执法中心”,创新“空天地一体化”监管,无人机巡查215架次,卫星遥感+AI锁定扬尘源53处、疑似违法问题43处;建立“监执联动”机制,实施监测队伍下沉到基层与执法队伍联动,解决问题线索发现和监测采样用时过长问题。三是主动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环评审批做“减法”,对3类项目取消报告表审批;重大项目做“加法”,全市387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环评审批100%畅通;谋划生态项目142个,245亿元投资激活绿色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正视挑战,聚力打好“五个硬仗”,即打好规划编制“主动仗”、问题整改“歼灭仗”、污染防治“收官仗”、环境安全“保卫仗”、改革创新“深化仗”,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

各位朋友!守护好江城的蓝天、碧水、净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将以“站排头、争一流”的决心和干劲,以更创新的思路、更硬核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统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绘就美丽江城新画卷、实现吉林市高质量发展新突破贡献更大的生态力量。




(责任编辑:赵梅霞)
初审:赵梅霞 复审:尹小婧 终审:宋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群导航
站群导航 |
县(市)区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州政府网站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国家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
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市法院
市检察院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州政府网站各省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新闻媒体
联系电话:0432-65155806
本站流量: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关闭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生态环境局专场
日期:2025-08-1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图为发布会现场

8月14日,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2025年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生态环境局专场,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峰,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懿,吉林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孙尚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峰:

首先,我代表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向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参与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一年。吉林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省、市决策部署,锚定“9363”工作目标,靶向发力,攻坚克难,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稳中有进,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亮眼答卷

2025年1—7月,全市优良天数186天,同比增加了14天;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减少7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一;重污染天气“零发生”。19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9.5%,无劣五类水体,县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二、精准发力,打出隐患治理“组合拳”

一是开展全市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攻坚行动,各地各部门共排查梳理问题500个,我们创新采取“三联单”形式向责任地区和部门进行交办,形成“排查—整改—督导—销号”全链条管理,目前整改完成率为89%。二是重拳整治历史遗留和深层次问题,建立常态化调度推进机制,年底前需要完成的13项中央和省督察整改任务正在按序时推进整改。三是快速响应群众呼声,持续实行“7×24”小时接诉即办,对群众投诉第一时间受理、精准研判,形成了“派、办、督、审、考”闭环工作流程。1—7月共承办群众投诉2203件,同比减少20.3%。这里我说明一下,我们开展了集中受理群众监督举报生态环境领域问题行动,诚邀广大群众通过“12345”市长公开电话以及我们公布的市、县两级受理举报电话,向我们提供生态环境问题线索,共同参与到美丽江城建设之中。

三、硬核举措,“六大战役”取得新成效

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创新建立污染天气应急预响应机制并得到全省推广,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五源同治”,45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年度4个水泥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提前完成,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292个问题整改率达到100%,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8台,216个工业扬尘污染源点位全部纳入监管,深度推进秸秆残茬计划烧除管理,并以“六看六查”为抓手,持续强化秸秆禁烧监管,2025年春季实现违规火点全省占比、污染天数、PM2.5“三下降”工作目标。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四个第一时间”水质管控机制,成立市级水质波动报警快速分析专班,构建快速反应机制;精准推进鳌龙河整治,实施“清底、净河、减污、扩绿、扩容”五大攻坚行动,增设25套“电子河长”实时监控;分时段精准管控水质,化冰期排查发现各类问题1133个,汛期水污染隐患排查发现问题189个,已全部完成整改;持续对全市930个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查整治,特别是对松花江城区干流沿线123公里144个排污口开展飞行排查。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源头防控+修复治理,开展受污染耕地整治,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评审备案7宗“一住两公”地块报告,推动冀东水泥A、B地块土壤修复;推进地下水防控升级,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磐石冶金化工、化学循环园区地下水详查加速实施。四是打好城乡环境战。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三年行动,新增完成167个行政村治理(管控)。五是打好固废治理战。“无废城市”建设七大项目启动实施,2024年度评估全省排名第一;创新推出“智能油桶+管理平台”,46家汽修企业首批安装,实现废油全流程智能监管。六是打好生态安全战。完成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864个疑似问题图斑实地核查;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排查企业1785家次,整改隐患190个,环境风险隐患清零,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四、创新突破,用“机制+智慧”破解环保难题

一是强化改革赋能。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制定生态环境系统“小切口”改革措施23项。二是转变执法方式。创新打造“两个中心、一个联动”执法监管模式。成立“案管中心”,打造全省领先的行政处罚案件全程跟踪管理模式,减少瑕疵、缩短时限;成立“数智执法中心”,创新“空天地一体化”监管,无人机巡查215架次,卫星遥感+AI锁定扬尘源53处、疑似违法问题43处;建立“监执联动”机制,实施监测队伍下沉到基层与执法队伍联动,解决问题线索发现和监测采样用时过长问题。三是主动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环评审批做“减法”,对3类项目取消报告表审批;重大项目做“加法”,全市387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环评审批100%畅通;谋划生态项目142个,245亿元投资激活绿色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正视挑战,聚力打好“五个硬仗”,即打好规划编制“主动仗”、问题整改“歼灭仗”、污染防治“收官仗”、环境安全“保卫仗”、改革创新“深化仗”,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

各位朋友!守护好江城的蓝天、碧水、净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将以“站排头、争一流”的决心和干劲,以更创新的思路、更硬核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统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绘就美丽江城新画卷、实现吉林市高质量发展新突破贡献更大的生态力量。




(责任编辑:赵梅霞)
初审:赵梅霞 复审:尹小婧 终审:宋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