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素保障是关键一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种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为有效化解要素难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纵深推进“九解一协调”行动,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创新思路方法,多维度化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靠前一步”的服务意识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这段时间,内蒙古通辽市浩远农牧业有限公司计划在船营区投资建设黄牛交易市场项目,但由于对立项、土地、环评等相关政策不熟悉,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为了让项目早日上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会同船营区越北镇政府,以及区发改、农业林业、生态等部门,来到企业实地查看项目选址,对照规划、用地、施工等标准逐项“把脉问诊”,现场梳理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并最终帮助企业初步确定了推进方案。
在当天的联席会议上,大家通过集体研究,列出了问题清单,并明确了责任分工。各部门按照时间结点,共同发力打通堵点、难点,全力以赴保障项目进度。
在助企服务过程中,市规自局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思路,推出“流动服务+并联审批”的高效服务模式,让“服务走在审批前”。
项目建设初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组织专业人员以“流动服务”的形式直达项目现场,为重点项目提供合规分析、用地政策、选址论证等周到服务,提前研判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传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降低企业后期报批难度。
他们还紧盯项目审批环节,推动土地要素的新质供给。在国有建设用地审批上,他们在全省率先推行“供地即发证”的“四合一”审批模式,在核发供地手续时同步核发工程规划、用地规划和不动产证,压缩审批时限75%以上;在集体建设用地审批上,探索“高效办成乡村产业一件事”服务模式,在核发集体建设用地批准书时同步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
“九解一协调”行动以来,该局通过“流动服务+并联审批”累计解决各类项目建设难题345个。(姜山 李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