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市教育局积极探索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开展“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系列活动,在全市教师中凝聚“技术赋能教育”共识,明确将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培育体系。
聚焦“教师不会用、不敢用”等痛点,市教育局创新构建“三阶递进”培养体系。
一阶,实施认知破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作为这场科技风暴的中心,开展“从‘痛点’到‘亮点’:中小学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培训现场,AI同步实录,并用几秒钟就从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与创新备课方法、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策略讨论等方面总结生成摘要,帮助教师扫除技术认知盲区。
二阶,实施名校先行。市第九中学西校区率先开展“人+AI助教·赋能”科研课题和校际研讨交流会。“九西AI”客串开场主持人,从整顿会场秩序到引出讲座专家,让现场参会人员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与实力。名校先行举措标志着我市教学活动与课题研究“绑定并行,同步互向”的探索思路得以推进和落实。
三阶,实施实战赋能。我市各学校热情“拥抱”AI教育,积极解锁教学新技能。市第五中学以“当AI邂逅教学:从0到1的蜕变”为主题,开展专题培训,破解AI时代的教师成长密码。吉化第六中学举办AI辅助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大会,围绕DeepSeek展开全面且深入的讲解,令参与培训的教师收获满满。市第二实验小学组织26名青年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素养提升”培训活动,明晰AI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多元应用,提升信息技术实操能力。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11个学科组围绕“教科研一体化”主题深度研讨,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生学情,融入AI教学资源与方法,打造特殊教育AI教学。吉林工业经济学校开展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为主题的任课教师培训活动,为全校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提供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时代背景下,市教育局以“早布局、重实践、强根基”为理念,加快推进数字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扎实构建教师培养体系、创新校本实践模式等举措,已在吉林地区率先走出一条“理念先行、教研筑基”的智慧教育发展新路。(董雪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