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矿业大黑山钼业采选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钼尾矿综合利用项目产品不断增加;落户永吉县不到6年的瑞尔康,去年产值已从当初不足3000万元发展到3.6亿元规模;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者凌远科技TBM刀具的部分生产线智能化升级项目顺利投产……
近年来,永吉县域内企业为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研发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实力、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对创新而言,企业是重要主体。为了有效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氛围、机制,实现革命性技术创新突破,永吉县积极主动服务域内企业,全方位提供要素保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建设园区,筑巢引凤,不仅能吸引优质企业安家落户,更是实现一条新产业链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永吉经济开发区已拥有“一基地四园区”——双创基地,冰雪装备产业园、钼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隧道装备产业园。“政府出资建设园区,做好相关配套,可以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投资成本,帮助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提高生产效率。”永吉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丽说。
位于西阳镇撮落村的钼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园,依托的是永吉县的支柱产业大黑山钼业。大黑山钼业发展态势向好,产能逐步扩大,产生的尾矿砂也越来越多。为让尾矿砂变废为宝,创造循环经济新增长动力,永吉县委、县政府以打造“绿色矿山”理念为指导,全力围绕钼尾矿综合利用进行布局,统筹研究解决尾矿砂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问题。2021年,永吉县政府投资4.75亿元专项债建设了钼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园,“吃干榨净”钼尾矿,实现绿色循环经济。
入驻园区的吉林中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大黑山选矿产生的废弃尾矿做原料,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和砌块。“5月份高性能无机石的生产线也将投产。”中泽建材负责人朱天明说,“园区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平台,企业才能快速发展。去年已销售744万元,未来将形成上亿元收入。”
李丽说,隧道装备产业园是永吉县为支持凌远科技TBM刀具生产线发展的高端智能化升级项目,在2022年申请了2亿元专项债为企业量身定制建设。
对先进的创新型企业,永吉县注重培育和引导其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进企业做大增量市场。瑞尔康与韩国投资方成立吉林科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隐形眼镜的原材料塑料改性颗粒。自6年前落户永吉以来,瑞尔康对永吉县良好的营商环境感受很深,此次新公司成立并落户永吉,又得到永吉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实现了企业向上游原材料、自动化设备延伸。
对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永吉县也是不遗余力。经过20余年的快速科学发展,永吉经济开发区已形成完整的供电、供热、供水、燃气、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信息八大网络系统。对新入驻企业、改扩建项目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备的情况,永吉县积极协调给予解决。
2020年,大黑山钼业碎石项目投产后,物流通行量需求激增。永吉县对大黑山钼业附近的铁路道口,实施了平交改下穿工程,将企业门口的道路拓至8米宽,并敷设了柏油路,使钼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域进出物流得以畅通。永吉县政府还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建设了一条从永吉一次变电所到撮落村的18公里的供电线路,满足了企业3.2万吨/日改扩建项目用电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一直以来,永吉县要求全县上下切实转变思想,严格落实“九解一协调”工作任务,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以真心服务、实际行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信心。“企业知心人”深入企业一线问需解难,主动同企业家打交道,为企业出谋划策,真心实意服务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全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供需、融资、人才短缺等共性问题,全面提升服务企业质量水平。
瑞尔康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车间工人,用工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永吉县就业局不仅通过各种平台发布用工信息,定期在社区举办招聘会,还组织有就业意愿人员前往瑞尔康参观,让他们零距离体验工作环境,帮助他们在家门口找工作。年初以来,永吉县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2场,已有285人入职瑞尔康,缓解了企业用工紧张状况。
永吉县工信局副局长马健说,工信部门经常到企业走访,宣传各项政策,了解企业难题。东兴模具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生产高档汽车模具的民营企业。企业追求专、精、特、新发展思路,深入开展精益化生产方式,摸索出无图纸化生产方式和标准化编程、一人多机操作等,属于低调隐形的“专精特新”企业。但因申报繁琐、纸质材料要求较高,企业几乎不申报任何项目。为帮助企业申请2024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工信部门多次与公司总经理何东民沟通,详细介绍专精特新政策优惠条件,打消企业顾虑,并进行逐项指导。去年11月29日,当马健再次上门时,何东民感慨道,永吉县的营商环境可以媲美深圳市“空气型政府”,做到了无事不扰、有事必办、不可缺少。
永吉县将紧紧围绕服务科技创新、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做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吸引和培育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攀登,向“新”发力,向“绿”而行,朝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