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距离春节说近也不近。但是,昌邑区通江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门前却张灯结彩、红毯铺地,出入人员满面喜色、笑逐颜开,好不热闹。
寻着乐声、歌声、掌声置身其中,原来是通江街道江畔社区的“春晚”正在举行。
你方唱罢我登场,节目一个接着一个。诗朗诵《青春万岁》情绪饱满,歌曲《打靶归来》洪亮有力,《水兵舞》整齐划一……看得出,这些老年人肯定经过了一番准备。
据中心负责人高鸿宇介绍,营业一个多月以来,他们每天都会接待数百人次的老人。中心免费提供书法、歌曲、舞蹈等老年大学课程及棋牌、观影、健身等场所,还组织义诊、扑克比赛,很受社区老人欢迎,常客越来越多。
社区书记牟顺说,这个中心是去年我市打造城市社区定制化养老服务试点之一。由社区提供用房,吉林谦福养老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购买设备、提供服务,属于“公建民营”的模式。
时间在欢歌笑语中飞逝,两个多小时的“春晚”完美落幕。但是余兴未尽的老人并未全部离开,或是甩起扑克,或是严肃对弈,或是三三两两拉开了家常。很显然,老人们对这里非常熟悉,神情也非常放松。
“你知道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吗?”吉林医药学院毕业生马思宇,选择将事业扎根在这里,担任医护区的负责人。在她的指引下,看到摆放老物件的“微博物馆”、器材丰富的医疗康复区、日间照料区、心理咨询室、电影播放厅等场所,两层楼、600多平方米的空间,服务功能可谓齐全。另外,企业还建设了“智慧养老”平台,可以在云端解决更多问题。
“独居老人非常需要照顾。”马思宇说,“有时,老人在家做一个菜,要吃好几天!”他们计划近期开通膳食服务,让老人应时吃上有营养、不重样的健康饭菜。
“相比生活上的保障,老人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关心。”高鸿宇接过话头,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相比发达地区成熟的养老模式,也许这个中心及运营还属于“1.0”版本。但是,中心在市、区、街道各级政府支持下,功能骨架已经打开,发展形势持续向好,老人们的评价非常高,这让他们干劲十足。
连日来,操持“春晚”的有社区和中心工作人员,还有居民和志愿者。他们都为政府能为老人提供这样一个活动场所而高兴和珍惜。
从昌邑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处得知,像这样的服务中心,我市已经投入使用和在建的还有很多。另外,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组数字让人印象深刻:今年,我市将建设社区长者食堂90个以上,新增失智老年人照护床位200张以上,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城市养老服务三级网络设施覆盖率达到70%。
打开中心的日程安排,近一段时间,这里还将开展陪独居老人过除夕活动、组织象棋比赛、举行书画展、策划旅游项目……春天就要来了,社区老人崭新生活的序幕也在徐徐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