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6日在吉林市龙潭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仲秋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叠加累积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不断坚定砥砺前行的发展信心,振奋担当作为的奋斗精神,弘扬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努力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焕发出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全区经济社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
2019年,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8.7亿元,增长3.2%,占全市比重近50%;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0.5亿元,剔除减税降费因素,实现正增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一年来,我们着力强基础、厚优势,区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产业发展平稳推进。工业经济实现累量扩能。重点工业企业稳定运行,中油吉化原油加工量、建龙钢铁钢产量分别达920万吨、418万吨,分别增长13.3%、11.8%。全力做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瑞吉化工等5户企业晋升为规模工业企业,新增产值1.8亿元。大力盘活“双停”企业,晨鸣纸业等3户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现代服务业实现竞进提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投入6000万元,完善景区道路、旅游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韩屯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金珠花海晋升为吉林省乡村旅游5A级经营单位,“乌拉满族过大年”“花海音乐节”“贡梨文化节”晋升为市级节庆活动。全年旅游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0.4%。推动商贸企业晋档升级,麒麟中央厨房等7户企业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以九天物流为代表的8户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32%。着力增强外贸进出口能力,完成进出口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28.3%。现代农业实现提档升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水稻、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上涨21%、33.2%,玉米播种面积下调5%。土地流转面积9821.1公顷,同比增长3.1%。探索农业全产业链生产,启动棋盘百万亩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合作种植项目。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新晋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达129个、307个、1056个。全面完成益农信息社建设,126个村实现标准益农信息社全覆盖。畜牧业增长稳定,棋盘农业成功签约雷香猪种养一体化项目。加大非洲猪瘟疫情控制,生猪饲养量稳定在16万头以上。非金属产业实现升级增效。完成非金属材料产业(缸窑片区)规划编制,启动宝丰球粘土绿色建材二期扩建等4个项目建设。与华北理工大学共建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举办“首届吉林陶瓷产业发展和高端人才论坛暨龙潭区文创陶瓷大赛”,大口钦镇荣获“中国陶瓷行业协会·陶瓷小镇”称号,吉林钦瓷“吉陶”陶瓷文化体验馆被评为吉林省科普工作示范基地,陶瓷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为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准确掌握土地真实基础数据。
二是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助推产业升级、催生内生动力的有力手段,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开展“三早”项目集中开工及“早见效、稳增长”行动,新开工工业项目占地1.3平方公里,超额完成1平方公里的工作任务。全年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完成投资18.2亿元。其中,新开工紫瑞新材料1万吨/年2-乙基蒽醌及10.8万吨/年含硫废液焚烧制酸联合装置、盛祥再生资源利用50万吨/年废钢加工等项目20个,前期手续办结率达80%;续建中油吉化1号动力锅炉改造、江机特种工业飞机零部件及高端防爆器材生产等项目20个。中油吉化25万吨航空煤油加氢装置、建龙钢铁80万吨/年冷轧等2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抢抓化工产业转移机遇,积极与长三角化工产业集聚区建立联系,有针对性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100次以上。包装储备高密度聚乙烯醇、聚酰亚胺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跟踪推进北方公司3万吨/年DCPD深加工、苏州双象8万吨/年甲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签约落地协合风电50万千瓦集中式风电开发、大连汇能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等项目12个,总投资106.4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
四是开发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深入落实省、市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顺利承接工业建设项目土地审批、规划许可等15个方面55项下放事权,有效提升开发区服务效能。制定出台《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化工园区区域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动龙潭经济开发区晋档升级,全力推进原金珠工业区与龙潭经济开发区整合为新的省级开发区,解除区域环评限批,完成产业规划编制,调区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积极拓展土地利用空间,重点推进榆树街道秀山社区88栋楼搬迁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建龙钢铁49.5公顷土地收储工作。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完成瀚禹化工2-萘酚66KV、明珠经贸10KV供电线路配套建设工程及富尔哈路污水管线征拆工作。
五是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加快建设科学技术转移体系,申报省、市科技项目20项,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江机机械等6户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9户、7户。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0项,合同成交额2060万元。打造合作平台,推进域内企业与中科院、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签署科技合作项目12项。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蚁神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入孵企业14户,成功孵化毕业企业25户。
一年来,我们着力抓统筹、强管理,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一是城区人居环境有效提升。坚持“双城同创”,实行日查、周检机制,围绕市容环境卫生等8大类目标,全力抓好40项184条整改工作。投入6500万元,清理垃圾4900余立方米、非法广告6万余处。开展违建拆除攻坚专项行动,拆除广西市场等区域违章建筑755处。在全市首创“僵尸车”整治联合执法机制,清理“僵尸车”329台。实施老旧小区宜居改造及中油吉化、电建公司等国有企业管辖小区“三供一业”移交改造,完成安居小区等15个住宅小区405.7万平方米宜居改造。维护改造广西街、龙德胡同等支路胡同12条,维修面积2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地8公顷,栽植花卉15万株。城市美誉度及生活舒适度大幅提升。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落实“三清一改一建”任务,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村庄整洁程度得到有效提升。金珠—乌拉街—大口钦吉林北部民俗文化旅游美丽乡村样板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村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评选“干净人家、美丽庭院”1000户。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治理。大力整治农村垃圾堆放问题,彻底消除19处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家庭改厕2840户。提高乡村绿化水平,栽植树木1.3万棵,打造省级绿化村屯1个、市级绿化村屯2个。全面完成清收还林计划,补植重造4838.8亩。农村路桥质量全面提升,投资1281.1万元,完成柳树大桥、高屯大桥危桥改造;投资1.6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114.4公里,投资493万元,完成道路养护194.6公里,投资额、建设里程和养护里程均列城区第一。
一年来,我们着力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生活品质日益提高
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9年,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07人脱贫退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387人全部脱贫,2个省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实施大病兜底保障,实行分类施策、个别兜底“一事一议”工作机制,落实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住院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延续“学校+教师+贫困学生”的“1+1+X”教育扶贫体系,适龄儿童实现全部就学。提升保障水平,符合条件建档立卡贫困户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改善住房条件,完成19户贫困户危房改造。保障饮水安全,完成缸窑镇二道村5、6、7社和大口钦镇前窑村新建、改建集中供水工程。推进产业扶贫,投资300万元,新增棋盘农机合作社等7个扶贫产业项目,全区6个乡镇、62个插花村、2个贫困村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深化扶贫协作,全面完成对长白县十二道沟镇和宝泉山镇对口援助年度工作任务。
二是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扎实推进就业服务,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2416个,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全面保障新农合资金运行可控,参合率达99.9%。落实救助保障政策,发放低保金5831万元、特困救助金480万元。完成东方雅苑等8个无籍房项目初始登记工作,受益居民6715户。复核住房租赁补贴3825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223.7万元。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发放“光荣牌”17200块,完成3300名退役军人社会保险信息录入工作,退役士兵安置率达100%。
三是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投资3770万元,完善杨木实验等14所学校办学条件及乌拉街中心幼儿园等11家幼儿园办园条件。在全省率先整区推进教育信息化2.0工程,乌拉街中心校入围全国2019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全面开展冰雪课程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万余名中小学生实现上雪课。实施品牌特色化学校建设,新增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校、2所国家级冰雪特色校。医疗卫生事业获得新进展。传承中医药事业,顺利通过全国中医药示范区复审。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区域内就诊率达90%。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新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改扩建工程。提高婴幼儿和孕产妇诊疗能力,连续10年实现孕产妇零死亡。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新建文化小广场10个,江密峰镇、大口钦镇、缸窑镇文化站被评为省二级文化站。文物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三府一寺”修缮工程实现竣工,“大海猛遗址”获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北抗日义勇军代王砬子密营遗址被认定为红色教育资源,列入第一批全省革命旧址名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以新中国七十华诞为主题,举办文体活动百余场。
一年来,我们着力严监管、重治理,和谐稳定局面有效夯实
一是社会治理卓有成效。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一案一整治”专项工作,重拳治理“十大乱象”84处,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加大信访维稳力度,化解上级交办重点案件35件、区级纯案25件,圆满完成重大会事期间及敏感节点时段信访保障工作。组建区人民调解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调委会化解矛盾纠纷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成功调解案件1315件。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追讨工资2420万元;启动永吉陶瓷工业公司等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妥善处置吉林市京联食品厂改制遗留问题。加大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力度,拆除违建别墅2栋,全部达到复耕条件。开展土地执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和2018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立案查处“大棚房”案件18个、卫片违法图斑28宗。
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群众举报案件办理工作,办结率99.1%。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一微克行动”,完成46台非建成区燃煤炉窑及10家工业窑炉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完成率100%。实行秸秆禁烧区、限烧区“两区”精准管理,推进立体宣传,强化综合执法,实现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完善秸秆离田还田综合利用机制,金地源生物质科技秸秆压块、大军元牧业秸秆收储等项目秸秆综合利用可达6万吨。打好碧水保卫战,完成38座加油站双层罐防渗改造工作。市、区两级投资3亿元,完成北大沟、龙潭川、东大沟及垃圾场地下水污染防控环境治理。建成大口钦镇、缸窑镇污水处理站,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问题得到有效管控。深入推进“河长制”,整治河流“四乱”问题26处。开展采砂专项治理,清理砂场7家,松花江采砂多年积弊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排查144个入河排污口,切实维护水源地安全稳定。打好黑土保卫战,93家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完成一厂一策制定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污染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查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6件,有力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安全形势不断巩固。健全洪涝灾害应急指挥联动机制、防汛会商机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联动机制,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夯实安全监管责任,将2009家生产经营单位分三类列入《2019年安全生产监管名册》,进一步明晰行业、属地监管职责。深入开展“秋冬会战”“夏秋百日攻坚”等专项整治行动8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431家次,整改各类问题隐患1929项。圆满完成国务院安委会危化品专项巡查和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工作。全力抓好防汛抢险,主汛期内无人员伤亡和重大灾情发生。持续加强森林防火,连续2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加大松毛虫害防治力度,完成12.9万亩松林防治任务。加强餐饮及保健食品市场监管,全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一年来,我们着力深改革、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改革步伐持续加快。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新组建机构8家,整合部门2个,职责调整部门4个。改革后,全区共设置党政机构31家,进一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127个自然村清产核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妥善安置96名富余职工,有效解决职工生活问题,切实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及“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区级权责清单对标梳理、差异化评审工作,梳理权责事项724项、政务服务事项383项。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370项。启用政务服务网络系统平台,可网上办理事项365项。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加强“e窗通”电子平台专区等服务窗口建设,推进“个转企”33户,新设立企业745户。建立与中油吉化定期会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产业规划、项目建设等领域重要问题。启动“百名机关干部助力千户企业发展服务行动”,抽调全区233名机关干部,对“四上”企业实现助企服务全覆盖。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免企业税负4亿元以上。利用产融合作平台,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协助企业融资近20亿元,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难题。
三是法治建设持续深化。修订制发《龙潭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依法治区工作稳步推进。创新出台“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全区“大普法”格局逐渐形成。主动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全年承办人大代表建议102件、政协委员提案65件,答复率100%,满意率逐年提高。
四是政府建设持续推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激发政府部门工作热情,切实做到以理论滋养初心、以行动践行使命。加强预算源头管理,“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6.3%。采取“三级护税”形式,建立零散税源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财政可支付能力。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化解存量债务,严控增量债务,置换债券资金7312万元,有效避免系统性风险发生。完善绩效考核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政府系统廉政勤政水平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以及各位代表、委员履行职责、参政议政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结果,是驻区中省市直单位热情关注、倾力扶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帮助龙潭发展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龙潭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部分困难和短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待突破,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基础配套相对滞后,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改善民生任务较为艰巨,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还有一定差距;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压力巨大;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担当进取精神不足,作风不实不细。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一定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六稳”工作要求,全力以赴加快转型升级、破解发展难题、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福祉、防范系统风险、激活域内资源、保证收支平衡、确保社会稳定,全神贯注抓好党的建设,向着“五区联建、幸福龙潭”的战略目标砥砺前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型新龙潭戮力奋斗。
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剔除减税降费因素,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与上年持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主动适应新常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切实打好发展组合拳,坚决用守初心和担使命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奋力走出龙潭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路子。
(一)紧盯产业升级,坚持稳中求进,全力推动经济稳定运行
一要强化工业核心作用。坚持把稳工业作为稳增长的头等大事,全力支持中油吉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减油增化”发展思路,实施总投资400亿元转型升级系列项目,推动中油吉化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千亿级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全力支持建龙钢铁补齐资源配套短板,积极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本地转化率,促进冶金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快向三百亿级产业规模迈进。扩大总量,准确分析企业产值增减变动趋势,做好风险预警,全力以赴保障15户吉林市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平稳运行。推动博大东方5万吨/年二氧化碳基生物可降解塑料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做优增量,推动思壮化工、福创建材等6户企业晋升为规模工业企业,力争新增产值10亿元。遏制减量,对创合流体、绿洲环保等上年度退规企业逐户分析原因,帮助改善经营,力争重新入规。盘活存量,推动“双停”企业焕发生机,助推吉神化工、林德气体等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激活潜力,继续做好高新技术、省小巨人等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加快推动高水平产学研合作,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项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户,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二要突出服务业拉动作用。围绕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推动服务业品质升级。加快旅游文化引领区建设,围绕“雾凇冰雪、历史文化、民族风俗、自然山水”等旅游资源,打造以“一核两带八园”为突破、以“神秘满乡,雾凇仙境”为特色、以“陶花岛”为线路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助推重点景区提档升级,金珠花海申报国家4A级景区。深化文旅融合,深度谋划乌拉古镇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园、江密峰代王砬子密营红色旅游开发等产业项目。做好“冰雪+”文章,不断做大做强冰雪经济。持续开展物流企业升规入库工作,助推吉化五菱、七星伟业达到入库标准。加快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实施东来电商产业园扩建项目,力争入驻企业80家以上。加强农村电商建设,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努力实现农村网上双向流通新格局。
三要稳固农业基础作用。坚持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为方向,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抓好生产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申报建设高标准农田6500亩。着力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加快建设棋盘生态农业、大军元牧业2个现代农业综合体。抓好经营体系建设。推进百万亩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合作种植项目,推动水稻、高蛋白牧草等作物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与农业融合发展,扶持灰熊科技、大佰农科技等公司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抓好组织体系建设。开展经营性资产村股权设置和折股量化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加大农村“三资”监管力度。持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完成棋盘农业雷香猪种养一体化项目饲料厂及养殖场建设,出栏生猪2万头,进一步缓解肉产品供求压力。
四要加强财政支撑作用。坚持以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突出防范债务风险,坚决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保障财政稳定运行。积极培植税源,全力挖掘中油吉化、建龙钢铁等上下游企业潜在税源,确保应税收入应缴尽缴,不断增强政府财力。积极盘活资产,对闲置棚改房源、征而未用土地等政府存量资产进一步加大盘活力度,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积极上争债券,多渠道筹集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等工作,切实减轻财力支付压力。
五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立足“五区联建、幸福龙潭”功能定位,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重点做好规划衔接、咨询论证、项目争取等方面工作,高质量、高水准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开发区、乡镇发展规划,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各类空间布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建设用地规模、国土空间分区管制目标和规则,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支撑得力、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发展蓝图。
(二)围绕提质增效,坚持优化环境,全面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一要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牛鼻子”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全面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力争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新开工工业项目1平方公里工作任务。超前启动“三早”项目建设,倒排工期,限时办结项目手续,确保建龙钢铁150万吨/年焦化、吉林炭素整体搬迁及技术升级改造等16个重大项目春季全面开复工建设。推动中油吉化转型升级80万吨乙烯项目年内实现开工。全年计划建设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2个,总投资350亿元,年内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全面发挥项目中心职能作用,从招商落地、前期审批、开工入库、竣工投产4大环节及12个重要节点进行全链条综合调度和实时监测,确保实现集约化、链条化、即时化、联通化服务管理。坚持重点项目“三个一”包保机制,完善项目综合调度体系,建立项目推进工作例会制度,健全项目联动服务机制,突出抓好中油吉化转型升级等重点项目“一对一”配套服务与专人专班跟踪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建设、早日投产。
二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坚持深度挖掘产业基础、配套条件、公用工程等资源优势,切实提升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引资水平。全年精心包装各类产业项目140个,积极推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个,签约落地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完成投资额不少于20亿元。围绕谋划项目招商,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发展变革机遇和产业转移趋势,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围绕产业链条招商,依托中油吉化、建龙钢铁、北方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投资落户,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围绕产业园区招商,谋划建设生态环保产业园、吉浙生物化工产业园、金珠小五金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加快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衔接紧密、规模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围绕平台资源招商,充分释放龙头企业、商协会、工商联等平台效应,灵活运用高位招商、以企招商、联合招商、委托招商等手段,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性。
三要提升平台建设水平。化工园区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终期验收工作”,围绕园区整体形象提升改造总体布局,实施龙江路二期等5条道路及八家子火炬屯220KV线路迁改、博大东方66KV配电线路工程建设。原金珠工业区全面完成省级开发区调区工作,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完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区域环评等专项规划编制及评审报批工作,积极谋划引进小五金、装备制造等冶金延伸产业项目。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协调推进金珠污水厂实现运行,全面启动炭素厂周边道路建设,切实提升承载老工业基地搬迁转移能力水平。非金属特色产业积极申报省级大口钦陶瓷文化特色产业小镇和省级非金属产业园,建设300万件/年陶瓷器皿项目,逐步构建“矿物开采—泥料加工—文旅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非金属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四要加大征收拆迁力度。规范征拆工作流程,用足用好行政司法资源,确保征地拆迁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开展。强化专业征拆能力,完善征收管理制度,优化征拆激励机制,整合行政执法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开展土地与房屋征收攻坚战。全年收储国有土地30公顷,征收集体土地32公顷,全力保障炼油化工整体升级、大煤厂区域开发、电子信息学院扩建等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大力解决土地因素这一制约项目落地的瓶颈问题。
(三)注重建管并举,坚持品质至上,持续塑造城乡环境面貌
一要全面完善城区功能品质。继续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双城同创”百日攻坚战行动,建立完善“社区吹哨、部门报道”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逐步形成公众参与、平台受理、条块结合等机制为一体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新体制。完善拆违联合工作机制,拆除违章建筑300处,全面完成市政府三年拆违计划。不断改善小区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湘潭一区等5个老旧小区宜居改造,改造面积27.6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国有企业管辖小区“三供一业”移交改造工作,建立完善弃管小区业主自治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创新露天市场管理模式,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专项整治,有效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经营秩序。申办建筑渣土收纳场所,全力破解非法倾倒建筑渣土难题。提升出行质量,维护改造兴城街、新安街等14条支路胡同。提高城区绿化水平,新增绿地5公顷,栽植花卉15万株。
二要持续提升农村宜居水平。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全面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及薄弱村改造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江杨线—202国道环线重点村,切实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持续推进龙潭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完善考核细则和作业标准,确保实现村屯垃圾日产日清、保洁作业“七净六无”目标。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推进整村“无害化卫生旱厕”改厕,全年改造2580户。完善农村饮水长效管护机制,探索租赁、承包和产权转移等多种运营方式,不断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开展“巩固清收还林成果”“打击非法侵占林地”攻坚战,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积极争取国省补贴和债券资金,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巩固完善“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养护管理体系,确保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管养目标。不断加大超载超限治理力度,有效遏制农村道路超载超限违法行为。
(四)牢记为民宗旨,坚持普惠民生,努力满足群众需求期待
一要坚定不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补齐短板、堵塞漏洞,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为全面精准完成“脱贫攻坚战”任务奠定坚实基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重要指示精神,确保贫困户退出后一定时期内原有扶持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帮扶关系不脱。持续巩固政策扶贫成效,统筹社保、医保、低保等各类保障性扶贫措施,切实兜准兜住特殊贫困群体。全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大机遇,不断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积极谋划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扶贫产业效益。抓好返贫监测和风险防控,重点监测新识别户、返贫户、边缘户致贫风险,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处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要千方百计提升保障能力水平。积极实施高质量就业工程,开展“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全面提升在职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求职者劳动技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符合参保条件居民应保尽保。全力推进社会救助标准化,贯彻落实孤寡老人、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救助政策。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严格规范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和审批程序。探索设立城市社区工作者专职岗位,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绥化路东、遵义西路北棚改项目手续办理,开展新地山湾A区等3个无籍房项目初始登记工作,全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扎实开展双拥工作,全面落实抚恤优待和政府计划安置复转军人工作任务。推广医养融合模式,推进金珠镇卫生院医养融合体建设,探索构建健康服务行业产业架构,有效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三要全力以赴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打造“幸福教育”。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推进大口钦镇中心幼儿园、双语实验小学幼儿园新建教学楼工程。启动“教学质量攻坚深化年”行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实施“网络共建、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做强信息化教育2.0工程。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完善“金字塔”型教师成长模式。以实验学校和进修附小为试点铺设雪场,发展短式雪橇运动,积极打造省级校园冰雪运动示范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深入推进健康龙潭建设为主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江北乡八家子村和金珠镇东风村、石砬子村卫生室改造工程,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推进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有效衔接,落实0-3岁托育政策,全面完成母婴室建设。深入推进文体事业。强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新建3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龙潭之子”“百姓舞台”等文化品牌,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三府一寺”等文物保护性开发利用。
(五)聚焦依法治理,坚持筑牢底线,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扣“长效长治”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乱点整治、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坚决打赢扫黑除恶决胜战。坚持以“案结事了”为目标,全力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切实提升信访维稳水平。建立“一站式”纠纷调解综合平台,完善公共法律服务“3+X”模式,着力化解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复杂矛盾纠纷。建立劳动监察提前介入体系,完善项目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0%以上。强化土地利用管理,健全土地违法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扎实做好违法用地惩处整改工作。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完善特种设备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二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牢牢把握“改善环境质量就是践行初心履行使命”的根本思想,全面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做好环保督察4件未办结案件整改工作,确保按期销号。深入落实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以上。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大连汇能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项目加快投产,探索“公司+村集体+农户”秸秆收集、储存、供应模式,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开工建设乌拉街镇污水处理站项目,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运营。持续抓好“河长制”落实,完成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强化重金属、危险废物污染土壤环境治理。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坚决制止、从严惩处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三要巩固安全生产局面。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控制一般事故,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做好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要时期的安全生产隐患整治。压实责任,严查重处,切实加大违法违规生产打击力度,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统筹做好国务院安委会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进一步提升危化品安全监管工作整体水平。完成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防护距离再评估工作,及时消除重大隐患,最大限度控制风险和降低事故损失影响。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物资储备中心,强化应急指挥调度,构建应急管理联动“一张网”体系,逐步实现应急管理秩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强消防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化工园区消防取水码头及乡镇消防站建设,切实提高应急救援效率。持续完善森林消防设施,积极推进“省级专业森林消防队”营房建设,不断增强森林防火救援能力。全力防控非洲猪瘟,维持无疫区平稳运行,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六)强化法治思维,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发展新任务、群众新期盼,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不断加强政府党组建设,全力打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基本完成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各项配套工作任务,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全面构建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简约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形成一个核心管统领、一个窗口管服务、一个中心管治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网络全覆盖的“4+1”基层治理模式。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建设,群众办事实现“网上通办、就近能办、跨级联办”。深入开展“百名机关干部助力千户企业发展服务行动”,实行分行业服务、定期研判、分级化解、建立问题清单、实施销号管理等运行机制,着力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和办事程序,积极探索容缺办理、承诺办理机制,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能,为推进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下大气力降低小微企业创业发展成本。
二要建设法治型政府。强化政府工作规则执行力度,全力打造职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的法治政府。建立龙潭区府院联席会议机制,有效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持续推进“七五”普法,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提高办理质量。
三要建设实干型政府。始终以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最大责任,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意识,坚持做到马上快办、办必办好,义不容辞扛起发展使命。全面提高谋划工作能力水平,坚持谋定而后动,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严格督查问效,紧盯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坚决惩治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懒政怠政等行为,努力以实干求实效,以实效赢民心。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无穷定力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毅笃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不断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