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在吉林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 长 王 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奋进、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
(一)经济运行逆势上扬
面对外部需求走弱、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下降、突发舒兰汛情等严峻挑战,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精准出台17项稳经济政策措施、70个专项方案,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升规入统培育壮大行动,抓实“九解一协调”,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二三季度态势稳、四季度后劲足,一二三产主要指标渐次进入全省前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排名全省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1%,排名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连续7个月双位数增长,排名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其中,限上零售额增长17.6%,排名全省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势头实现标志性提升。
工业经济展现韧性。加速释放百亿级企业优质产能,中油吉化炼量达到925万吨,创历史新高;吉林化纤碳纤维产量增长60%;吉林建龙粗钢产量增加20万吨,有力对冲了价格下滑影响。开展技改提能、企业盘活、“智改数转”行动,美思德4.5万吨有机胺系列产品等30个项目投产见效,天池钼业等45户企业升规入统,康乃尔化工等153户“双停”企业恢复生产,建龙钢铁全流程数字生态体系等14个项目入选省级“智改数转”项目库。落实产融合作平台融资500亿元、银行信贷支持850亿元、减税降费19.6亿元,为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资金12亿元,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实施服务项目双月攻坚、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创新开展重点项目流动服务机制,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05个,53个重点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总投资339亿元的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开工并圆满实现年度预期进度,吉林碳谷15万吨碳纤维原丝二期项目竣工投产,吉林建龙150万吨焦化项目投入运行,25万吨高品质新能源电磁材料工程项目实现试生产。争取一般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增发万亿国债项目222个,获得资金76.9亿元。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246个、总投资1677.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比90.6%,112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8.8%。
消费市场强劲复苏。开展促销活动260场,发放消费券4650万元,拉动销售额30亿元。引进品牌首店10家,打造美食街区夜市30个。新晋限上商贸企业152户、规上服务业企业84户。打造国家级旅游精品路线3条、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个,桦甸市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磐石市成功承办吉林省首届红色旅游节。松花江游船观光实现冬季首航,一批精品冰雪主题乐园、冰雪雕塑落成开放,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获评国家级训练基地,北大湖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蝉联七年世界滑雪大奖,新雪季两大雪场接待游客再创历史新高,我市荣获“2023冰雪旅游城市十二佳”称号。
现代农业争先进位。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87.7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21万亩,克服洪灾影响再获粮食丰收,产量达到93.45亿斤。建成千头牛场9个,肉牛饲养量达到122.8万头、增长9.8%。打造白鹅“育繁推”养殖基地22个,白鹅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增长278%。“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生猪饲养量达到385万头,新建棚室5000亩,冬春季蔬菜本地供给率提升到22%。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新晋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突破700家,“两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194个。高质量承办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测产观摩现场会、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磐石市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永吉县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02个,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4172元、增长15.5%,我市2022年度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考核全省第一。
(二)发展动能集聚释放
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8户,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4户,吉林化纤获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方企业。校企共建研发机构由50个增至80个,实施T800、T1000高性能碳纤维等关键技术攻关项目6项,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亿元。我市获评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荣登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居东北地级市之首。
改革开放更加深化。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进市属平台公司整合重组,23户企业完成股权变更。在全省率先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涉企存量房转移登记时限压缩至20分钟,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总体缩减78.6%。永吉县、桦甸市入选新一轮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入市交易宗数全省第一。蛟河市获评全国首批、东北地区唯一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支持高新区开展“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龙潭经开区化工产业园通过省级认定,化工园区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投入运行。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户,吉林化纤、华微电子获评吉林省出口名牌。跨境电商综试区入驻企业达到117户。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创新开展“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活动,选派2658名“企业知心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6466项;出台282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民营“四上”企业增至1251户,经营主体达到44.1万户、增长11.1%,增速全省第一,实现了“企业叫好、指标飘红、发展上扬”。出台助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人才新政,引进87名硕士以上人才驻企服务,1.1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就业。城市信用指数最佳排名位列全国地级市第16位、东北地级市首位,江城未来发展信心得到重大重塑。
(三)城乡建设焕新升级
城市更新多点发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计划,高质量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南部新城、哈达湾、温德河三大片区控详规编制,红旗大桥等82项重点城建项目开复工建设。维修改造松江中西路等市政道路177条、人行步道4.6万平方米,修缮小街小巷230余条,建设七中过街天桥,贯通建华街、宜山东路等城市“断头路”,打造武昌路等示范街路6条、五代广场等特色广场7座、城市夜景带76条。实施高速南口、西口改造提升,新建松花江冬季喷泉,建设雾凇气象公园,悦江滩、江城广场等精品工程向市民开放。铁路枢纽西环线征拆取得决定性突破。延长高速蒲烟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桦甸不通高速历史。国道珲阿线吉林至饮马河段建成交工。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015.5公顷,拆除城市违法建筑1947处,完成“飞线”治理2756处。新建燃气管网17公里,改造燃气阀管30万户,更新老旧供热管网85公里,供热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在全省文明村镇考核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中排名第一,以群众线上满意率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评估,荣膺2023中国宜居城市东北第一名。
美丽乡村品质提升。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210个。修缮“四好农村路”1335公里。新增农村24小时集中供水工程347处、惠及农村居民30.9万人,巩固提升农村电网1328公里,改造农村危房208户,建设村级综合服务设施300个,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在21个乡镇64个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试点,完成4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改造农村厕所3000户,打造绿化示范村屯273个,新增“千村美丽”创建村131个、“干净人家”2.1万户,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保持100%。
绿水青山成色更足。办结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582件,办结率97.8%。完成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37个,坚定推进秸秆全域禁烧,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4天。开工建设江北污水处理厂,市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提前竣工运行,改造雨污分流管线4.3公里,小沙河返黑返臭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系统推进鳌龙河、卡岔河等流域治理,19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开展“绿美江城”专项行动,建设绿水长廊440.9公里,栽植乔木87.3万株,完成北山生态修复,建成口袋公园、转角公园162个。推进“无废城市”建设,19个环保项目建成投产。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创建省级林业碳汇试点3个,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0家、绿色矿山5家,单位GDP能耗预计降低3%。
(四)人民福祉更加殷实
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创新开展就业援助月等系列行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96万人。实现社保全险种一体化通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5%,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640元。打造社区定制化养老服务试点10个,实施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21个,建成社区长者食堂84个。我市“智慧救助”模式得到国务院高度肯定。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0个,遗留多年的江城文苑、四川街等棚改停缓建项目得以解决,1155户居民回迁安置,新开工化工学院棚改工程334套,为5567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87万元。解决4.7万户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问题。坚持以雪为令、即下即清、雪停路净,城乡环境卫生更加整洁。新开优化公交线路12条、夜经济公交直通线路6条,新上纯电公交车300台、新能源出租车1464辆,更新施划停车泊位5766个,开通北大湖、万科松花湖雪场至机场直通车,完成吉林至桦甸等27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建成5G基站1789个。升级打造“一口受理、全市统办”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生诉求办结率达到98.6%。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增学前普惠学位2645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3%。东北师大吉林实验学校、市九中西校区实现招生入学,新增学位1750个。高考再创历史佳绩,重本率近30%。产教融合工作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市儿童医院等3个改造提升项目投入使用,国医大师、长江学者工作室、白求恩北京医学专家临床基地等优质医疗资源落户我市,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获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吉林市年鉴》获评全省一等年鉴。配建更新健身路径115处。成功举办第五届吉林市马拉松、市直机关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吉林市籍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上斩获两金一银。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新建公共文化场馆5个。开展儿童剧免费公演、吉剧进社区等活动73场,“艺术演出季”公益性惠民演出122场。市歌舞团连续26年荣登央视春晚舞台。“新时代新江城”迎新年大型烟花秀璀璨绽放。同时,慈善、残疾人、红十字、妇女儿童、志愿服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双拥共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人防、地震、气象等工作扎实推进。
社会大局安定和谐。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大幅压减,金融风险稳步缓释,7个“保交楼”项目竣工交付。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1.1%和16.9%,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经验全国推广。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清零”攻坚行动,1232件信访积案实现动态“清零”,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到99%。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刑事案件、电诈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23%和22%,现行命案破案率连续6年保持100%。众志成城抗击舒兰超历史极值特大洪水,争分夺秒转移安置群众1.2万人,70天完成受损房屋维修重建,实现温暖过冬、灾后无疫、社会稳定,夺取了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涌现出骆旭东、周昆训、倪峰、张郅昭4位“吉林楷模”,彰显了同舟共济、激流勇进的城市精神。
(五)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贯彻“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务实开展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办成一大批为民造福的实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9件、政协提案206件,办复率100%。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加强工作闭环管理,严督实考目标责任制落实,政府系统唯实争先、穿透执行、善作善成的鲜明导向不断强化,广大干部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发展信念更加坚定。
各位代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省直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吉林市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我市主导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一些经营主体仍面临不少困难;高校创新资源运用还不充分,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高;文旅资源深度开发不够,消费市场潜力有待挖掘;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弱项;安全风险隐患仍未完全消除;政府系统一些干部创新克难不足,工作效能需要提升。对此,我们一定动真碰硬、加快解决。
二、2024年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深入落实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四大集群”培育、“六新产业”发展、“四新设施”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和补短板相结合,坚持争取政策支持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全力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加快建设空间布局合理、区位功能联通、三产并驱融合、城乡一体振兴、跨域发展引领、自然生态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省域副中心,着力培育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奋力走出吉林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以昂扬姿态建设形神兼备的新时代新江城。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地方级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具体要聚焦七个要义,在省域副中心建设上抓落实、求突破。
——聚焦空间布局合理。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围绕核心区拓展、生产区优化、生活区提升、生态区协调,完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区控详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南部新城、哈达湾、温德河、长春西路等重点片区开发,开展退城入园行动,拉开城市发展骨架,增强要素集聚和综合承载能力。
——聚焦区位功能联通。推动吉林至桦甸高速、国道饶盖线白旗至裕国段建设,推进二台子机场改扩建,吉林枢纽西环线、延长高速烟筒山至长春段、白旗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完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围绕“八同三联”推进长吉一体化,加快吉永同城化发展。全面融入“六双”布局和全省开放大通道,争取列入医药健康产业走廊,打造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核心节点城市,实施中俄经贸产业园、数字货运平台等项目,争创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
——聚焦三产并驱融合。围绕农业率先,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重点实施2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培育壮大稻米、肉牛、白鹅、长白山特产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围绕工业倍增,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工业企业达到520户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15%。围绕文旅提质,坚持冰雪、避暑双轮驱动,实施“文脉复兴、山水寄情、工业追忆、尚食美味、乡村文化、红色吉林”六大文旅融合行动,带动全市旅游收入、接待游客人次均增长20%以上,过夜游客占比达到30%以上。围绕服务业跨越,开辟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等发展新赛道,促进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现代流通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聚焦城乡一体振兴。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鼓励各县(市)集中优势发展1至2个主导产业,加大力度落位亿元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全县域商业体系,支持各县(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抓好岔路河、万昌、左家等节点城镇建设,编制村庄规划100个,整合涉农资金向重点村屯倾斜,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全面融合、共同富裕。
——聚焦跨域发展引领。发起“松花江经济隆起带”建设倡议,深化与松花江流域城市多层次交流合作,打造“吉延白”白山松水文化引领生态开放发展轴、“吉长松大”现代都市创新融合发展轴、“吉哈”承接转移升级示范轴,构建中国东北“一带一路”沿线最具活力和张力的经济带。加快建设中国(吉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引进培育2户以上跨境电商规模企业,推动建设一批跨境商品展示(O2O)体验店,打造东北亚跨境电商重要节点城市。壮大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深度融入中俄“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争取中欧班列运力,扩大化工、机电、农产品三大领域产品出口规模,新增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企业100户,力争外贸企业发展到200户,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
——聚焦自然生态优美。实施悦江滩升级改造、长白岛生态景观整体提升、沿江碧道提升工程,打造“一江两岸”百里景观长廊。理顺松花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松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统筹推进松花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大力开展“绿美江城”专项行动,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动3个省级森林公园加速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城区栽种树木30万株,林地造林12万亩,绿化村屯120个、公路133公里、河流36公里,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本底城市。
——聚焦人民生活幸福。实施就业优先、教育优先、健康吉林、文化强市战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开展就业服务六大行动,加快建设省级区域高等教育高地和医疗中心,实施社会救助标准化试点项目,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打造东北地区养老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保持常态长效,让民生温度直抵群众心扉、幸福质感更加可触可及。
三、2024年工作安排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聚力打造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紧盯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时序,落实专班服务、高效服务,确保120万吨乙烯等21套装置按期中交。紧盯吉化检修影响最小化,科学安排检修,组织上下游合理排产,支持吉化60万吨ABS新项目增产25%以上,确保化工行业稳定生产。紧盯延链补链强链,实施吉化北方20万吨醋酸乙烯等产业链重点项目,推动吉化及下游更多产品纳入一汽集团和相关零部件企业配套体系,推动加快建成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
二是聚力打造世界级碳纤维产业基地。举全市之力支持吉林化纤建设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加快推进吉林碳谷15万吨原丝三期等重点项目,深度开发高品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确保碳纤维原丝、碳丝产能全国领先地位,持续巩固碳纤维产业先发优势。深化与一汽集团、航天科工等大企业战略合作,拓展碳纤维在车体轻量化、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压力容器、体育休闲等应用场景,加快培育千亿级碳纤维产业集群。
三是聚力打造世界级冰雪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北大湖度假区整体开发、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西扩两大百亿级工程,着力推进青少年雪上运动训练基地、引松管线工程等重点项目,支持冰雪试验区争创国家级试验区。培育壮大吉林冰雪装备产业园。高水平举办国际雾凇冰雪节、亚洲滑雪登山锦标赛、全省职工冰雪运动会、冬季龙舟赛等赛事活动,推出“滑粉雪、赏雾凇、泡温泉”系列冰雪旅游主打产品,当好“冰雪丝路”先锋,打造世界顶级冰雪旅游目的地,加快培育千亿级冰雪产业集群。
四是聚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深入实施“绿电+消纳”工程,筹建增量配电网园区,启动吉林化纤、吉林建龙自带负荷配套风电项目和吉化转型升级绿电保障项目。深入实施抽水蓄能工程,加快蛟河琵河抽蓄电站建设,推动蛟河天岗、桦甸木箕河、舒兰榆树沟3个站点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深入实施氢基化工示范工程,落实“氢动吉林”“醇行天下”行动,推动绿氢制绿醇项目落位。深入实施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培育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五是聚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做深“钢铁冶炼”,加快建设钢化新材料产业园,推动25万吨高品质新能源电磁材料工程项目投产达产,形成全国领先的高品质硅钢生产能力。做精“矿产开发”,加快吉恩镍业6万吨硫酸镍、大黑山钼业3.2万吨采选扩建项目建设,推动中泽钼业钼深加工项目投产,促进镍、钼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做优“高端芯片”,支持华微电子开发宽禁带半导体、车规级芯片,加快3亿只先进功率半导体封装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基地。做大“医药健康”,加快西点药业中药现代化提取、金恒制药万吨原料药等优质项目建设,做大原料药、生物制药、化学仿制药、特色中药规模,加快打造百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做实“新能源汽车”,推动一汽吉林森雅R系列、佳宝T系列和吉汽—龙山新能源微卡车型启动量产,再造汽车产业新优势。
六是聚力打造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实施产教产城融合工程,推动北华大学智慧冰雪研究院、东北电力大学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高质量运行,打造通用航空、能源电力等7个产教联盟(联合体),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工程,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户,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户,创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3个。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工程,推行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和“军令状”机制,开展电动汽车碳化硅模块封装等核心技术攻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8%以上。
(二)坚定不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一是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投资总量扩充经济总量,以投资结构重塑产业结构。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407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0个,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到60%以上。实施县(市)区开发区“一号项目”行动,党政一把手齐上阵,突出抓一批立市立县的标志性重大项目,定期开展巡检、赛马、考核,引领全市项目投资上强度、提质量。实施冬春项目攻坚行动,推动58个项目冬季不停工、230个项目春季早开工。实施新型工业化提升行动,启动140项技改扩能和“智改数转”项目建设。实施央企再投资对接行动,紧盯中能建、国电投、中交建等大型央企,推进一批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重大项目尽快落位。实施闲置资产资源大起底大整治行动,“一项一策”盘活一批停缓建项目。实施政策上争赛马行动,紧盯中央政策资金投向、全省产业发展“464”总体思路,策划包装项目200个以上,争取更多成熟项目纳入上级支持范畴。
二是力促消费提质升级。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优化房地产政策,新开工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举办多元化房展会,加快提振市场信心。创新举办商贸促销活动200场以上,精准投放消费券,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批零住餐销售额增长8%以上。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改造提升东市、河南街商圈,引进商业品牌首店15家以上,建设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和商旅文融合打卡地。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谋划建设松花江旅游经济带,打造旅游新航线,实施文旅重点项目36个,推动松花湖、朱雀山等标志性景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森林休闲驿站、工业旅游基地、特色美食街区、红色旅游路线,串珠成链建设精品乡村旅游点和民宿集群,力争创建1至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启动吉海铁路、工业遗址、明清造船厂等博物馆建设,加快明清时期东北亚商贸中心申遗步伐,打造江城文物主题游径。增设吉林站游客服务中心,推出“吉客出发、雪客转场”景区联票,开发“吉林礼物”文创产品,全面提升江城文旅品牌影响力。
(三)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打造优质粮食示范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开展种业振兴和单产提升行动,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基地,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97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62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千万亩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推动粮食产量加快迈上百亿斤台阶。
二是打造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区。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实施千头以上肉牛养殖项目15个,肉牛、白鹅、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45万头、1500万只、400万头;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水产品产量达到4.8万吨;做好土特产文章,新建棚室4000亩,建设一批食用菌、人参等特色产业示范区,新增林下经济1万亩,果蔬产量达到96万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到35个。
三是打造和美乡村样板区。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490公里,巩固提升农村电网900公里,动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各类水利项目72项,千人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到60%。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800户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24%,打造“百村示范”村20个、“千村美丽”村125个、“干净人家”2.2万户。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
四是打造富民增收先行区。完善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中央衔接资金6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保持脱贫人口就业总体稳定。抓好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培育高素质农民1600人以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70个、示范社30个。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是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聚焦高效便利政务环境,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达到75%以上,全程网办率提升至6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聚焦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开展反垄断执法和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全面推行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实施“首违不罚清单”制度,信用监管领域再拓宽75%以上。聚焦利企惠企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顶格实施“六税两费”减免政策。聚焦保障有力要素环境,实施“九解一协调”2.0版,开展“十百千”攻坚行动,深入落实人才新政27条,加大绿电交易指标争取力度,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900亿元、应急周转资金10亿元,推动50户“双停”企业恢复生产,新增“四上”企业130户。
二是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吉林化纤提级管理,重塑吉发集团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平台公司整合重组,切实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控一般性支出,规范开发区预决算公开,完善转移支付管理制度,将有限财力千方百计惠企裕民,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深化土地出让改革,推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差别化政策,优先保障产业用地需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推动更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推广“吉农金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盘活用好森林资源。深化政府系统机构改革,推动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
三是促进更高水平开放。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深入推进“长吉一体化”,推动长吉接合片区五项试验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与温州对口合作项目建设。提升开发区开放能级,支持中新食品区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化工园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分别落位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5个,各省级开发区落位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8个,力争所有开发区在全国全省位次前移。
(五)坚定不移建设人民满意城市
一是推进品质化更新改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点实施新城大路等城建工程,推进杏林路、顺山街、松江北路及金沙街排水管线等服务型配套建设。维修市政道路120条,小街小巷应修尽修,打造一批精品示范街区。新建精品口袋公园、转角公园50个,新增游江码头2座。实施主城区及县城出入口环境提升工程,改造提升世纪广场。铺设天然气管线10公里。新改扩建66千伏以上变电站8座,新增换电站5个以上。实施吉化和建龙工业余热利用、国电吉林热电厂热源改造等项目建设,更新供热管线45公里。改造污水管网50公里、雨污分流管网5公里。实施松江中西路路灯照明提升改造,更换3.1万盏绿色节能灯具,持续扮靓城市夜景。
二是提升精细化治理效能。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345公顷,盘活低效用地30公顷。加强房地产及公建项目全过程监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系统改革城镇供热管理体系,强化供热行业长效监管,实现供热能力和供热质量“双提升”。推动361个区管小区物业服务向专业化管理和业主自治模式转化,打造小区管理新样板。加大力度整治违法建设、“飞线”乱象、占道经营、占用消防通道等城市“顽疾”,提升环卫保洁水平,高标准清雪除冰,布局一批“小而美”民生设施,让城市更精致、市民更舒心。
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推进数字吉林市建设,新建5G基站1200个,争创国家“千兆城市”。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突破500户,争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成城市态势感知系统,加快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六)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强市建设
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小沙河整治等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年度任务按期销号清零。坚决打赢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治理3场标志性战役,强化秸秆全域禁烧管控和资源化利用,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加快推进卡岔河、挡石河综合整治工程,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5%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治理,确保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二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实施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开展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和湿地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鳌龙河河口湿地及生态缓冲带等重点项目,打造“绿水长廊”300公里以上,完成193处历史遗留矿山修复任务,巩固绿水青山生态优势。
三是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化“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两高”项目常态化监管,系统推进9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探索“国储林+碳汇”开发模式,实现碳汇项目交易“零”的突破。加快国家清洁取暖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清洁取暖改造面积630万平方米以上。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实施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创建“无废工厂”40个、“无废社区”20个。
(七)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就业1万人以上,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时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扩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到94.5%。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医保服务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低保、重残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为低保和分散供养特困家庭发放供热补贴。为60周岁以上残疾军人发放生活补贴。为1.2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基本服务。对脱贫、低保家庭中的大学本科、专科录取生给予慈善救助。
三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五育融合发展等十大行动,加快丰满二实验分校、东山实验初中部等项目建设。打造350对城乡网络结对帮扶共同体,受益乡村师生5万人以上。永吉县、舒兰市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推动3所学校进入国家千所优质中职学校行列。
四是深化健康吉林建设。开展“名医、名科、名院”创建,推进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力争市中心医院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等3个项目竣工。常态化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持续减轻群众就医购药负担。为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和失独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五是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建设社区长者食堂90个以上,新增失智老年人照护床位200张以上,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城市养老服务三级网络设施覆盖率达到70%。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扩充学位126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增长3%以上。
六是实施安居便民工程。改造老旧小区82个,为451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打通越秀路、永庆街等城市“断头路”。点亮23条无灯街路,更新施划停车泊位6000个,开放共享停车场50处。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15条,新开调整城市公交线路15条,改造提升主街路公交站亭,启动快速公交一期工程。
七是繁荣文化体育事业。设立京剧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300场、送演出下基层150场、少儿公益活动40场,开展吉剧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活动50场。打造智慧健身步道、健身路径50处,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百项(次)以上。
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着力发展慈善、红十字、妇女儿童、志愿服务、地方志、档案等事业,全面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人防等工作。
(八)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是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持续开展债权清收攻坚,多措并举遏增量、减存量。统筹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清收攻坚战,保持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高压态势。做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
二是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聚焦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矿山、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强化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闭环监管。推进舒兰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永吉城防工程建设,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治理,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三是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开展信访积案“清零”巩固提升行动,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智慧公安建设,推进警地融合、警民融合、社会面协同管控“三项新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城。
各位代表!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高举旗帜,建设忠诚政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时刻与江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化法治吉林市建设,强化府院联动,争创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配合人大做好地方立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和提案,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我们要勇担重任,建设有为政府。完善政府系统重点工作施工图、重点项目计划、民生实事清单,制定落实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优化政府绩效考评体系,按照“五化”闭环工作法,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我们要严守底线,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擦亮政府系统清正廉洁的鲜明底色。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昂首奋进、创新实干,为建设形神兼备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