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吉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2-02-1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字号: 变大 变小
收藏 打印

2005 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率先突出率先发展、四市建设突出工业强市的总要求,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29.7 亿元(根据国家统一要求,统计公报按经济普查数据和新的核算口径计算,并作为新一年的基数。按原口径计算完成 805 亿元,现价增长 14.4% ),比上年增长 9% (按现价计算增长 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0.5 亿元,增长 9.8% ;第二产业增加值 283 亿元,增长 9.6% ;第三产业增加值 246.2 亿元,增长 7.9% 。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 15.7:44.4:39.9 调整为 16:44.9:39.1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4498 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 1812 美元。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同步增长。 2005 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 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0.6% 。全市一般预算体制收入完成 2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9% 。克服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及汽车产业产销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税收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国税税收收入完成 4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5% ;地税税收收入完成 2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7% 。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 6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

国企改革

2005 , 吉林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到位的工作目标,加强领导,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统筹兼顾,规范运作,积极做好群众稳定工作,全面完成了国企改革攻坚任务。列入省改革攻坚计划的 95 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目标任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国企改革攻坚优秀单位。

截至 2006 2 月末,我市列入省 816 户名单的 95 户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计划。一是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工作全部到位。改制前在册职工总数为 64704 名,在改制期间实现职工劳动关系转换 62384 人。二是企业债权债务处理工作基本完成。根据测算,列入省改革攻坚计划的 95 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总成本为 178.9 亿元,通过依法破产和企业正常承债化解了 92 亿元金融债务;采取依法破产、企业内部改制等方式进行化解其它一般性债务 48.4 亿元,支付了安置职工成本 22.7 亿元,支付率达到 84.4% 。三是国有资本退出工作成效显著。除两户上市公司尚存国有股外,其余改制企业通过破产、出售、股份等方式,都已对其原有资产做出了处置,国有资本在行政审批环节上已完成退出工作。四是整体改制全部到位。 95 户企业中,引资重组和出售企业 53 户、全员持股改制 6 户、实施破产 24 户、待注销 10 户、单退出 2 户。 95 户企业通过改制重组,使 33 户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重新启动了生产。 95 户企业中改制后正常生产企业月平均销售收入 57371 万元,比改制前增长 86% 。改制前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110.1% ,改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到 67.4% ,下降 42.7 个百分点。

开发区建设

2005 年,高新区整合资源,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在强势招商和技术创新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继续平稳增长。据高新区统计,全年全口径技工贸总收入完成 523 亿元,增长 4.6% ;工业总产值完成 500 亿元,增长 17.2% ;固定资产投资 41.8 亿元,增长 42%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23.2 亿元,增长 25.5%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两个核心,全力发展化纤纺织、生物科技和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技工贸总收入 82.4 亿元 , 同比增长 16.09%; 固定资产投资 41 亿元,同比增长 66% ;财政收入 2.5 亿元,同比增长 22.1% ;工业总产值 76 亿元 , 同比增长 25.5%; 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内资 30.4 亿元 , 与同期持平 , 实际利用外资 2050 万美元 , 同比增长 1.9%; 新增入区企业 42 , 新开工 3000 万元以上项目 29 , 其中工业项目 27 项。

民营经济

2005 年,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市中小企业局统计,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 24.5% ,实缴税金同比增长 21.4% ;全市共新生成民营企业 2243 户,已组建民营企业集团 40 户,民营经济领域开发投资 500 万元以上项目 410 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75 个。

市场价格

2005 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7% ,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 5.6% ,食品类价格上涨 4.7%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 0.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 4.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 0.9% ,衣着类价格下降 0.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交通和通讯类均下降 0.1%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 7.66%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 8.8% ;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 0.54% 。生产资料三大类构成中,采掘工业类价格上涨 16.73% ;原料工业类价格上涨 10.93% ;加工工业类价格上涨 1.49%

农 业

2005 年,深入贯彻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取得较好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品质效益提高,粮食再获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5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 31.9% ,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增长 31.3% ;水稻播种面积增长 36% ;大豆播种面积增长 28.2%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 7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 。粮食总产量 296.9 万吨,下降 1.1% ,其中:水稻 101.4 万吨,增长 0.7% ,玉米 161.7 万吨,下降 4.3% ,大豆 28.1 万吨,增长 13.5% 。油料产量 2.1 万吨,增长 4.0% ;烟叶 0.2 万吨,增长 17%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 7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4% 。生猪出栏 399.8 万头,增长 13.1% ,肉牛出栏 177.4 万头,增长 28.4% 。猪牛羊肉产量达到 55.5 万吨,牛奶产量 8.9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23.2% 27.5%

全年渔业完成产值 4.7 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2.9 万吨,比上年下降 3.3%

全年林业产值完成 4.5 亿元,当年完成造林面积 7765 公顷 ,增长 48.3% ;迹地更新面积 943 公顷 ,下降 35.9% ;全年四旁植树 145 万株,增长 14.2%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152.7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9.8%

工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水平。 2005 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214.5 亿元,同比增长 9.3% (新口径核定为 165 亿元作为 2006 年比较基数)。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7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 。工业产品销售率 99.4% ,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 25.9 亿元,比上年增加 3.7 亿元,增长 16.7%

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化工行业由盈转亏,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产生了重大影响。全市规模工业累计亏损 4.6 亿元,主要是:中央工业亏损 21 亿元,同期实现利润 31.8 亿元;省属工业盈利 3.1 亿元,同比增利 0.6 亿元;市及市以下地方工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累计实现利润 13.3 亿元,同比增利 1.3 亿元。

受化工行业效益下滑影响,全市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 119.4 ,同比下降 48.9 。总资产贡献率 4.4% ,同比下降 6.8 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 110.9% ,同比提高 9.9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 59% ,同比增加 0.5 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 2.5 次,与上年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 -0.6% ,同比下降 8.2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79748.1 / 人,同比下降 11193.2 / 人。

全市实现原煤产量 226.8 万吨,同比下降 5.7% ;生铁产量 108.4 万吨,同比增长 8.3% ;钢产量 127.8 万吨,同比增长 2.4% ;水泥产量 291 万吨,同比增长 9% ;乙烯产量 51.1 万吨,同比下降 11.9% ;合成橡胶产量 17.1 万吨,同比增长 4.5% ;化学纤维产量达到 21.2 万吨,同比增长 37.1% ;汽车产量 6.3 万辆,同比下降 29.3% ;发电量 135.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5.6% ,其中:水电 4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2.8%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49.9 亿元,比上年增加 2% ,完成增加值 9.5 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26. 5 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109. 2 万平方米 。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 。其中:城镇投资完成 436.6 亿元,增长 36.3%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33.5 亿元,增长 9.8%

房屋施工面积 1026. 4 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11. 2 万平方米 ;房屋竣工面积382. 5 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8. 3 万平方米 。

在建项目 2600 项,其中,完成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 60 个,完成投资 3000 万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 352 个。中油天然汽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年产 60 万吨乙烯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 21.1 亿元,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羰基镍项目完成投资 3.6 亿元,吉林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20 万吨冷轧钢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 2.1 亿元,吉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15 万吨腈纶纤维项目完成投资 5.6 亿元。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 1897 项,新增固定资产 303.1 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

铁矿开采(原矿) 21.2 万吨 / 年;铜采矿(原矿) 15.2 万吨 / 年;铅锌采矿(原矿) 517 万吨 / 年;镍采矿(原矿) 20.5 万吨 / 年;镍冶炼 2003 / 年;水利发电 37.1 万千瓦;火力发电 3.7 万千瓦;水泥 180.3 万吨 / 年;石墨及碳素制品 1.5 万吨 / 年;硫酸 8 万吨 / 年;化学农药原药 4325 / 年;乙烯 32 万吨 / 年;中成药 2075 / 年;棉纺锭 6.16 万锭;合成纤维单体 15 万吨 / 年;各类学生席位 55975 个,建筑面积 74. 7 万平方米 ;城市 道路扩建长度 59.58 公里 ,城市道路扩建面积78. 1 万平方米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50 万吨 / 日。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完成招商引资额 336 亿元,增长 29.2% ;招商引资方式不断创新,招商针对性和引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集中精力参与首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招商引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推进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招商、共管引资的良好氛围;专项整治和服务体系不断强化,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国内贸易

2005 年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3.9 亿元,同比增长 15.5% ,比上年增速提高 1.4 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 242.9 亿元,同比增长 15.37% ,餐饮业零售额实现 40.6 亿元,同比增长 16.4% 。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236.5 亿元,同比增长 16.38% ;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47.4 亿元,同比增长 11.31%

对外经济贸易

2005 年全市出口创汇 39934 万美元,增长 66.39% 。其中外贸企业出口 31688 万美元,增长 59.24% 。全年进出口总额 68678 万美元,增长 102% 。合同利用外资 61688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22282 万美元,同比增长 18.4%

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 731348.5 万吨公里,同比增长 6.28% ,其中,铁路运输 648322.5 万吨公里,同比增长 6.62% ;公路运输 83026 万吨公里,同比增长 3.8% 。全年旅客发送量 328178.4 万人公里,同比下降 1.63% 。其中,铁路 190198.4 万人公里,同比下降 1.5% ;公路 137290 万人公里,同比增长 2.3% ;水运 690 万人公里,同比下降 6.21%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 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8% ;电信业务总量 16.5 亿元,增长 4.7% ,其中:移动电话业务总收入 8 亿元,增长 6.1% ;长途电话业务电路 2.6 万路;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184.9 万户,比上年末增加 31.9% ;年末本地电话用户 137.3 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 104.8 万户,乡村电话用户 32.5 万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 120.8 万户,增长 41.1% ;年末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 2.4 万路端;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 142.6 万路端;长途光缆线路长度 1. 4 万公里 ;互联网用户36.6 万户。

旅游业

市场化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化旅游产业,旅游经济产出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到 2005 年年末,共接待国内游客 78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04% ,实现旅游收入 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2% ;接待入境旅游者 3.5 万人次,创汇 831 万美元。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信贷资金来源稳步增长,贷款适度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695 亿元,比年初增加 82 亿元。其中:本外币企事业存款余额 109 亿元,比年初增加 2 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 531 亿元,比年初增加 70 亿元。剔除剥离因素,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为 347 亿元,比年初增加 12 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 334 亿元,比年初增加 19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 226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 99 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 1953 亿元,累计现金支出 1990 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 37 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 8.88 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1.6 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 7.27 亿元。财产险赔款金额 0.86 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 0.92 亿元。

二、社会发展

科技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科技竞争优势,科技创新迈出较大步伐。

2005 年,全市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 233 项,其中国家级 36 项,省级 50 项,市级 147 项。

共登记科技成果 62 项,其中 1 项达到国际水平, 5 项填补国内空白, 41 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了 81.6%

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10 项,列入省重点新产品计划 22 项。

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7 项,列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 24 项。

获省科技进步奖 13 项,其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1 项。

申报各类专利 350 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280 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133 份。

技术监督工作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源头抓质量与深入打假并重。一年来,共监督检查产品 4670 批次,查处违法案件 2163 件,查处商品标值 421 万元,端掉黑窝点 42 个,办案准确率 100% ,接待群众投诉举报 53 起,处理 53 起,挽回经济损失 105 万元,办结率达到 100%

教育

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果显著,高考成绩在全省继续名列前茅,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整体水平在全省居于前列。目前,我市共有职业学校 40 所,在校学生 51874 人,专任教师 2787 人;普通高中 52 所(含完中 32 所),高中生 78579 人,专任教师 3564 人;初中 174 所(含九年制学校 30 所),初中生 180209 人,专任教师 10274 人;小学 980 所,小学生 252967 人,专任教师 19414 人;幼儿园 764 所,在园儿童 58843 人,专任教师 3032 人;特殊教育学校 10 所,在校生 1045 人,专任教师 284 人。

文化

文化、广电事业健康发展,成果显著。一年来,共创作和改编大型歌舞晚会、儿童剧、二人转等剧(节)目 50 余台(个),一大批剧目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市歌舞团连续八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戏曲晚会和元宵晚会的演出;与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的大型歌舞剧《图兰朵》成功到法国、德国等 8 个国家巡回演出。全年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近 200 项,高标准开展了松花江之夏松花江金秋广场文化活动周,造纸厂文化社区被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完成了《吉林市文物古迹保护利用规划》以及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规划 11 个。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改建吉林剧场和江城剧场,并当年施工,当年投入使用。文化系统实现产业收入 2089 万元。

2005 年,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吉林市区广播电台 1 座,节目套数 4 套,全年广播公共播出时间 31025 小时;电视台 1 座,节目套数 4 套,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 29190 小时;各县(市)共有广播电视台 5 座,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 21598.3 小时,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 54255.5 小时;全地区中波发射台 2 座,调频发射台 6 座,电视转播发射台 5 座;全地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97.90%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95.94%

卫生

全市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到 2005 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 3885 所,其中:医院 143 所,疗养院 2 所,卫生院 110 所,门诊部 40 所,急救中心 1 所,采供血机构 3 所,专科疾病防治机构 11 所,妇幼保健机构 11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 所,卫生监督所 3 所,医疗科学研究机构 5 所,诊所 960 所,卫生所(医务室) 182 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1774 所,村卫生所 618 所,其它卫生机构 10 所。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25461 人,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5.9 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 17406 张,比同期增长 3.3% ,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 4.03 张。

全市医疗机构完成门诊量 648.7 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48.5 万人次,增加幅度为 8.06% ,入院 23.1 万人,比上年增加 1.2 万人,增加幅度为 5.48% ,病床使用率为 45.36% ,比上年减少 1.08 个百分点。出院者平均住院 11.52 天,比上年增加 0.24 天,增加幅度为 2.13% 。政府办非营利性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花费 91.56 元,比上年增加 4.07 元,平均每出院者住院医疗费 3027.29 元,比上年增加 291.61 元。

体育

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在构建和谐吉林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有新突破。全年共获得世界冠军 1 人次,全国冠军 21 人次、省赛冠军 110 人次,我市获得市州体育突出贡献奖、十运会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运动学校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吉林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王春丽等 3 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 20 届冬奥会。

群众体育有新成果。全年共承办 3 项国家和省级大型活动,举办 13 项次全市性大型群众体育赛事,国家体育总局雪炭工程”——援建项目在永吉县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评估,投入资金 120 万元,配建全民健身广场 3 处、室外健身路径 15 处、室内健身房 4 处,争取省级配建室外健身路径 8 处,全市全民健身路径总量达到 114 处。为 14 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配赠了体育器材。巩固了沿江体育带建设。顺利完成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任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民健身活动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 13855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6%

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2005 年,城建工作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性建设、建管并重、科学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工业强市这个中心任务,全力推进民生民利工程和城市全员管理。 2005 年全市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 72 亿元。雾凇中路、珲春中街、冰上训练馆等十二路两桥一馆建设工程进展迅速。 51 条主次街路、 472 条巷路、 9 项桥梁和排水设施的维修改造全部完工;全年完成植树和栽植乔灌木 120 万株,草坪 52 公顷,新增绿地 80 公顷,完成硬覆盖面积 54 万平方米。百里清水绿带工程新建 10 个精品园区;三水厂扩建工程进入试运行。垃圾焚烧电站工程签定合作协议,源源电厂扩建进行汽轮机安装。改造单户供热 83 万平方米。新增供气户 5000 户;城市通卡工程改造完毕,公交营运场续建工程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场实现管网通水和试运行。松花湖、哈达湾工业区污染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处理中心土建工程开工;全市房地产开工面积 268 万平方米,竣工 205 万平方米。安置历史遗留拆迁户 612 户。清理整治半截子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城市供水总量 86976 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 5701 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总量 2.9 万吨、人工煤气供气总量 792 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 2138 万立方米。家庭用液化气用户达 18.5 万户。供热总量 1991 万吉焦,其中:热水 1919 万吉焦、蒸气 72 万吉焦。城市集中供热面积 2812 万平方米。市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 68 条,运营线路网长 750 公里 ,标准运营车数 929 标台,客运总量 17229 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 4920 辆。

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7784.1 公顷 ,其中:建成区 6792.3 公顷 。园林绿地面积 6810.9 公顷 ,其中:建成区 5947.8 公顷 。公共绿地面积 1201.4 公顷

三、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5 年末,户籍总人口 429.5 万人,其中,男性人口 218.1 万人,女性人口 211.4 万人。农业人口 218.4 万人,非农业人口 211.1 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64 ‰。比上年减少 0.34 个千分点。出生人口 3.11 万人,死亡人口 1.98 万人,人口出生率 7.24 ‰,死亡率 4.60 ‰。全市计划生育率达 95.62% ,减少 0.82% ;一胎率达 73.02% ,增长 0.27%

生活与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据城市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30 元,比上年增长 8% ,人均消费性支出 7744 元,比上年增长 18.4% 。据农村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449 元,增长 7.7%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598 元,增长 10.1% 。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 14.8 平方米 ,增加 0.74 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0.59 平方米 ,增加 0.08 平方米

2005 年是全市改革试点的攻坚年,基金征缴再创历史新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多渠道参保格局已经形成。

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 54.4 万人,完成指标 100.4% ;全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 101852 万元,完成指标 105% ;清收欠费 69621 万元,完成指标 1324% ;全年扩面 1523 户,新增参保人员 29157 人,征缴基金 6150 万元;办理个人续保 19.4 万人,征缴基金 38147 万元;为 22.9 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 169856 万元,社会化发放率 100% ;全年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 21.7 万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 96.7% ,纳入社区管理人数 18.5 万人,社区管理率达到 85.5%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28.9 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 14328 万元,完成指标的 143% ,为 22.8 万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 3617 万元,社会化发放率 100%

市医保中心较好地完成了医疗保险改革任务,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已经基本构建。截至 2005 年末,全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 48 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 6.9 亿元,为 225.7 万人(次)参保患者支付医疗费 4.8 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 25 万人,全地区高风险行业参保 77 户,职工 24788 人,占高风险行业的 89% 。收缴工伤保险基金 4288 万元,接收工伤职工 19224 人,支付工伤保险基金 3579 万元,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5571 人。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89 个,拥有床位 4736 张,收养 3680 人,其中:收养孤寡老人 3077 人。到 2005 年末,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 418 个。全市各类社会福利企业 161 户,共安置 1860 名城镇残疾人就业。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 1.92 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 6720 万元,接收社会捐赠 1607 万元。

2005 年,全市有 266357 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全市低保资金达到 18388.7 万元,其中城镇 17122 万元,农村 1266.7 万元。

环境保护

2005 年进一步深化蓝天工程和松花湖污染防治,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 293 天,比去年增加 69 天;松花湖水质达标率为 83.5% ,松花江吉林江段水质达标率为 94.9%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 ,区域环境噪声为 54 分贝。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重点解决了哈达湾区域工业粉尘污染问题;对不具备并网条件的 21 台分散供热锅炉进行了改型;共检测机动车 38080 台。

以松花湖和松花江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水污染防治工作。近湖区在营业的 78 家餐饮接待场所,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 66 家,占经营业户的 84.6% ,责令限期治理的 6 家,法院强制执行关停的 5 家,工商部门取缔无照经营的 1 家;上游存在问题的 23 家工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的 7 家,正在治理过程中的 2 家,关停的 14 家;松花湖下水营运的船舶 260 艘,其中 186 艘(主机动力 22 千万以上)安装了油水分离设备, 21 艘轻微漏油的船舶已完成整改, 12 艘渗油较重的船舶经限期整改现已全部合格。松花湖近湖区及上游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吉林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11 18 日 ,举行了奠基仪式。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132 人次,对使用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 3 户企业依法取缔,拆除了用于土法炼金的大磨 10 台,捣毁氰化池 3 座;对 20 起典型案件挂牌督办,目前完成污染治理任务的 17 家;全年共对 593 项建设项目进行环保审批,验收项目 59 项,环评执行率 100% ;全年受理信访案件 938 件次,立案率 100% ,结案率 99% ,受理人大代表建议 5 件,政协委员提案 6 件,结案率 100%

四、主要问题

2005 年,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很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总量和投资不足,结构不优,民营不强,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说明:① GDP 核算方法和口径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做了相应调整,一是对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等进行了全面普查;二是口径调整,包括建筑业增加值按建筑业产值计算、居民储蓄利息不计入增加值、总部经济按属地统计等。省内其他地区也相应做了调整。

② 2000 年人口普查全市为 448.5 万人, 2002 年推算为 450.6 万人, 2005 年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未结束,普查口径推算人口数将在统计年鉴中公布。

本公报中部分指标为快报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站群导航
站群导航 |
县(市)区政府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州政府网站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国家部委网站 |
新闻媒体
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吉林市长安网市法院
市检察院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州政府网站各省市政府网站
国家部委网站新闻媒体
联系电话:0432-65155806
本站流量: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标识码:2202000006
吉公网安备:22020402000219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05005864号
版权所有:吉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登录 注册智能问答无障碍浏览关闭适老化
WWW.JLCITY.GOV.CN
吉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2-02-15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2005 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率先突出率先发展、四市建设突出工业强市的总要求,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29.7 亿元(根据国家统一要求,统计公报按经济普查数据和新的核算口径计算,并作为新一年的基数。按原口径计算完成 805 亿元,现价增长 14.4% ),比上年增长 9% (按现价计算增长 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0.5 亿元,增长 9.8% ;第二产业增加值 283 亿元,增长 9.6% ;第三产业增加值 246.2 亿元,增长 7.9% 。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 15.7:44.4:39.9 调整为 16:44.9:39.1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4498 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 1812 美元。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同步增长。 2005 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 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9%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0.6% 。全市一般预算体制收入完成 2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9% 。克服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及汽车产业产销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税收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国税税收收入完成 4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5% ;地税税收收入完成 2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7% 。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 6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

国企改革

2005 , 吉林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到位的工作目标,加强领导,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统筹兼顾,规范运作,积极做好群众稳定工作,全面完成了国企改革攻坚任务。列入省改革攻坚计划的 95 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目标任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国企改革攻坚优秀单位。

截至 2006 2 月末,我市列入省 816 户名单的 95 户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计划。一是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工作全部到位。改制前在册职工总数为 64704 名,在改制期间实现职工劳动关系转换 62384 人。二是企业债权债务处理工作基本完成。根据测算,列入省改革攻坚计划的 95 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总成本为 178.9 亿元,通过依法破产和企业正常承债化解了 92 亿元金融债务;采取依法破产、企业内部改制等方式进行化解其它一般性债务 48.4 亿元,支付了安置职工成本 22.7 亿元,支付率达到 84.4% 。三是国有资本退出工作成效显著。除两户上市公司尚存国有股外,其余改制企业通过破产、出售、股份等方式,都已对其原有资产做出了处置,国有资本在行政审批环节上已完成退出工作。四是整体改制全部到位。 95 户企业中,引资重组和出售企业 53 户、全员持股改制 6 户、实施破产 24 户、待注销 10 户、单退出 2 户。 95 户企业通过改制重组,使 33 户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重新启动了生产。 95 户企业中改制后正常生产企业月平均销售收入 57371 万元,比改制前增长 86% 。改制前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110.1% ,改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到 67.4% ,下降 42.7 个百分点。

开发区建设

2005 年,高新区整合资源,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在强势招商和技术创新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继续平稳增长。据高新区统计,全年全口径技工贸总收入完成 523 亿元,增长 4.6% ;工业总产值完成 500 亿元,增长 17.2% ;固定资产投资 41.8 亿元,增长 42%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23.2 亿元,增长 25.5%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两个核心,全力发展化纤纺织、生物科技和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技工贸总收入 82.4 亿元 , 同比增长 16.09%; 固定资产投资 41 亿元,同比增长 66% ;财政收入 2.5 亿元,同比增长 22.1% ;工业总产值 76 亿元 , 同比增长 25.5%; 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内资 30.4 亿元 , 与同期持平 , 实际利用外资 2050 万美元 , 同比增长 1.9%; 新增入区企业 42 , 新开工 3000 万元以上项目 29 , 其中工业项目 27 项。

民营经济

2005 年,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市中小企业局统计,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 24.5% ,实缴税金同比增长 21.4% ;全市共新生成民营企业 2243 户,已组建民营企业集团 40 户,民营经济领域开发投资 500 万元以上项目 410 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75 个。

市场价格

2005 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7% ,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 5.6% ,食品类价格上涨 4.7%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 0.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 4.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 0.9% ,衣着类价格下降 0.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交通和通讯类均下降 0.1%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 7.66%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 8.8% ;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 0.54% 。生产资料三大类构成中,采掘工业类价格上涨 16.73% ;原料工业类价格上涨 10.93% ;加工工业类价格上涨 1.49%

农 业

2005 年,深入贯彻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取得较好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品质效益提高,粮食再获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5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 31.9% ,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增长 31.3% ;水稻播种面积增长 36% ;大豆播种面积增长 28.2%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 7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 。粮食总产量 296.9 万吨,下降 1.1% ,其中:水稻 101.4 万吨,增长 0.7% ,玉米 161.7 万吨,下降 4.3% ,大豆 28.1 万吨,增长 13.5% 。油料产量 2.1 万吨,增长 4.0% ;烟叶 0.2 万吨,增长 17%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 71.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4% 。生猪出栏 399.8 万头,增长 13.1% ,肉牛出栏 177.4 万头,增长 28.4% 。猪牛羊肉产量达到 55.5 万吨,牛奶产量 8.9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23.2% 27.5%

全年渔业完成产值 4.7 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2.9 万吨,比上年下降 3.3%

全年林业产值完成 4.5 亿元,当年完成造林面积 7765 公顷 ,增长 48.3% ;迹地更新面积 943 公顷 ,下降 35.9% ;全年四旁植树 145 万株,增长 14.2%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152.7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9.8%

工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水平。 2005 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214.5 亿元,同比增长 9.3% (新口径核定为 165 亿元作为 2006 年比较基数)。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7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 。工业产品销售率 99.4% ,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 25.9 亿元,比上年增加 3.7 亿元,增长 16.7%

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化工行业由盈转亏,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产生了重大影响。全市规模工业累计亏损 4.6 亿元,主要是:中央工业亏损 21 亿元,同期实现利润 31.8 亿元;省属工业盈利 3.1 亿元,同比增利 0.6 亿元;市及市以下地方工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累计实现利润 13.3 亿元,同比增利 1.3 亿元。

受化工行业效益下滑影响,全市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 119.4 ,同比下降 48.9 。总资产贡献率 4.4% ,同比下降 6.8 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 110.9% ,同比提高 9.9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 59% ,同比增加 0.5 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 2.5 次,与上年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 -0.6% ,同比下降 8.2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79748.1 / 人,同比下降 11193.2 / 人。

全市实现原煤产量 226.8 万吨,同比下降 5.7% ;生铁产量 108.4 万吨,同比增长 8.3% ;钢产量 127.8 万吨,同比增长 2.4% ;水泥产量 291 万吨,同比增长 9% ;乙烯产量 51.1 万吨,同比下降 11.9% ;合成橡胶产量 17.1 万吨,同比增长 4.5% ;化学纤维产量达到 21.2 万吨,同比增长 37.1% ;汽车产量 6.3 万辆,同比下降 29.3% ;发电量 135.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5.6% ,其中:水电 4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2.8%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49.9 亿元,比上年增加 2% ,完成增加值 9.5 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26. 5 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109. 2 万平方米 。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 。其中:城镇投资完成 436.6 亿元,增长 36.3%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33.5 亿元,增长 9.8%

房屋施工面积 1026. 4 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11. 2 万平方米 ;房屋竣工面积382. 5 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8. 3 万平方米 。

在建项目 2600 项,其中,完成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 60 个,完成投资 3000 万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 352 个。中油天然汽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年产 60 万吨乙烯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 21.1 亿元,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羰基镍项目完成投资 3.6 亿元,吉林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20 万吨冷轧钢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 2.1 亿元,吉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15 万吨腈纶纤维项目完成投资 5.6 亿元。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 1897 项,新增固定资产 303.1 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

铁矿开采(原矿) 21.2 万吨 / 年;铜采矿(原矿) 15.2 万吨 / 年;铅锌采矿(原矿) 517 万吨 / 年;镍采矿(原矿) 20.5 万吨 / 年;镍冶炼 2003 / 年;水利发电 37.1 万千瓦;火力发电 3.7 万千瓦;水泥 180.3 万吨 / 年;石墨及碳素制品 1.5 万吨 / 年;硫酸 8 万吨 / 年;化学农药原药 4325 / 年;乙烯 32 万吨 / 年;中成药 2075 / 年;棉纺锭 6.16 万锭;合成纤维单体 15 万吨 / 年;各类学生席位 55975 个,建筑面积 74. 7 万平方米 ;城市 道路扩建长度 59.58 公里 ,城市道路扩建面积78. 1 万平方米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50 万吨 / 日。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完成招商引资额 336 亿元,增长 29.2% ;招商引资方式不断创新,招商针对性和引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集中精力参与首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取得了丰硕成果;招商引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推进招商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招商、共管引资的良好氛围;专项整治和服务体系不断强化,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国内贸易

2005 年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3.9 亿元,同比增长 15.5% ,比上年增速提高 1.4 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 242.9 亿元,同比增长 15.37% ,餐饮业零售额实现 40.6 亿元,同比增长 16.4% 。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236.5 亿元,同比增长 16.38% ;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47.4 亿元,同比增长 11.31%

对外经济贸易

2005 年全市出口创汇 39934 万美元,增长 66.39% 。其中外贸企业出口 31688 万美元,增长 59.24% 。全年进出口总额 68678 万美元,增长 102% 。合同利用外资 61688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22282 万美元,同比增长 18.4%

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 731348.5 万吨公里,同比增长 6.28% ,其中,铁路运输 648322.5 万吨公里,同比增长 6.62% ;公路运输 83026 万吨公里,同比增长 3.8% 。全年旅客发送量 328178.4 万人公里,同比下降 1.63% 。其中,铁路 190198.4 万人公里,同比下降 1.5% ;公路 137290 万人公里,同比增长 2.3% ;水运 690 万人公里,同比下降 6.21%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 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8% ;电信业务总量 16.5 亿元,增长 4.7% ,其中:移动电话业务总收入 8 亿元,增长 6.1% ;长途电话业务电路 2.6 万路;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184.9 万户,比上年末增加 31.9% ;年末本地电话用户 137.3 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 104.8 万户,乡村电话用户 32.5 万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 120.8 万户,增长 41.1% ;年末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 2.4 万路端;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 142.6 万路端;长途光缆线路长度 1. 4 万公里 ;互联网用户36.6 万户。

旅游业

市场化整合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化旅游产业,旅游经济产出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到 2005 年年末,共接待国内游客 78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04% ,实现旅游收入 4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2% ;接待入境旅游者 3.5 万人次,创汇 831 万美元。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信贷资金来源稳步增长,贷款适度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695 亿元,比年初增加 82 亿元。其中:本外币企事业存款余额 109 亿元,比年初增加 2 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 531 亿元,比年初增加 70 亿元。剔除剥离因素,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为 347 亿元,比年初增加 12 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 334 亿元,比年初增加 19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 226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 99 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 1953 亿元,累计现金支出 1990 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 37 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 8.88 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1.6 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 7.27 亿元。财产险赔款金额 0.86 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 0.92 亿元。

二、社会发展

科技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科技竞争优势,科技创新迈出较大步伐。

2005 年,全市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 233 项,其中国家级 36 项,省级 50 项,市级 147 项。

共登记科技成果 62 项,其中 1 项达到国际水平, 5 项填补国内空白, 41 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了 81.6%

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10 项,列入省重点新产品计划 22 项。

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7 项,列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 24 项。

获省科技进步奖 13 项,其中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1 项。

申报各类专利 350 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280 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133 份。

技术监督工作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源头抓质量与深入打假并重。一年来,共监督检查产品 4670 批次,查处违法案件 2163 件,查处商品标值 421 万元,端掉黑窝点 42 个,办案准确率 100% ,接待群众投诉举报 53 起,处理 53 起,挽回经济损失 105 万元,办结率达到 100%

教育

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果显著,高考成绩在全省继续名列前茅,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整体水平在全省居于前列。目前,我市共有职业学校 40 所,在校学生 51874 人,专任教师 2787 人;普通高中 52 所(含完中 32 所),高中生 78579 人,专任教师 3564 人;初中 174 所(含九年制学校 30 所),初中生 180209 人,专任教师 10274 人;小学 980 所,小学生 252967 人,专任教师 19414 人;幼儿园 764 所,在园儿童 58843 人,专任教师 3032 人;特殊教育学校 10 所,在校生 1045 人,专任教师 284 人。

文化

文化、广电事业健康发展,成果显著。一年来,共创作和改编大型歌舞晚会、儿童剧、二人转等剧(节)目 50 余台(个),一大批剧目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市歌舞团连续八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戏曲晚会和元宵晚会的演出;与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的大型歌舞剧《图兰朵》成功到法国、德国等 8 个国家巡回演出。全年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近 200 项,高标准开展了松花江之夏松花江金秋广场文化活动周,造纸厂文化社区被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完成了《吉林市文物古迹保护利用规划》以及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规划 11 个。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改建吉林剧场和江城剧场,并当年施工,当年投入使用。文化系统实现产业收入 2089 万元。

2005 年,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吉林市区广播电台 1 座,节目套数 4 套,全年广播公共播出时间 31025 小时;电视台 1 座,节目套数 4 套,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 29190 小时;各县(市)共有广播电视台 5 座,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 21598.3 小时,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 54255.5 小时;全地区中波发射台 2 座,调频发射台 6 座,电视转播发射台 5 座;全地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97.90%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95.94%

卫生

全市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到 2005 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 3885 所,其中:医院 143 所,疗养院 2 所,卫生院 110 所,门诊部 40 所,急救中心 1 所,采供血机构 3 所,专科疾病防治机构 11 所,妇幼保健机构 11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 所,卫生监督所 3 所,医疗科学研究机构 5 所,诊所 960 所,卫生所(医务室) 182 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1774 所,村卫生所 618 所,其它卫生机构 10 所。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25461 人,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5.9 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 17406 张,比同期增长 3.3% ,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 4.03 张。

全市医疗机构完成门诊量 648.7 万人次,比上年增加 48.5 万人次,增加幅度为 8.06% ,入院 23.1 万人,比上年增加 1.2 万人,增加幅度为 5.48% ,病床使用率为 45.36% ,比上年减少 1.08 个百分点。出院者平均住院 11.52 天,比上年增加 0.24 天,增加幅度为 2.13% 。政府办非营利性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花费 91.56 元,比上年增加 4.07 元,平均每出院者住院医疗费 3027.29 元,比上年增加 291.61 元。

体育

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在构建和谐吉林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有新突破。全年共获得世界冠军 1 人次,全国冠军 21 人次、省赛冠军 110 人次,我市获得市州体育突出贡献奖、十运会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运动学校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吉林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王春丽等 3 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 20 届冬奥会。

群众体育有新成果。全年共承办 3 项国家和省级大型活动,举办 13 项次全市性大型群众体育赛事,国家体育总局雪炭工程”——援建项目在永吉县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评估,投入资金 120 万元,配建全民健身广场 3 处、室外健身路径 15 处、室内健身房 4 处,争取省级配建室外健身路径 8 处,全市全民健身路径总量达到 114 处。为 14 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配赠了体育器材。巩固了沿江体育带建设。顺利完成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任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民健身活动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 13855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6%

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2005 年,城建工作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性建设、建管并重、科学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工业强市这个中心任务,全力推进民生民利工程和城市全员管理。 2005 年全市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 72 亿元。雾凇中路、珲春中街、冰上训练馆等十二路两桥一馆建设工程进展迅速。 51 条主次街路、 472 条巷路、 9 项桥梁和排水设施的维修改造全部完工;全年完成植树和栽植乔灌木 120 万株,草坪 52 公顷,新增绿地 80 公顷,完成硬覆盖面积 54 万平方米。百里清水绿带工程新建 10 个精品园区;三水厂扩建工程进入试运行。垃圾焚烧电站工程签定合作协议,源源电厂扩建进行汽轮机安装。改造单户供热 83 万平方米。新增供气户 5000 户;城市通卡工程改造完毕,公交营运场续建工程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场实现管网通水和试运行。松花湖、哈达湾工业区污染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处理中心土建工程开工;全市房地产开工面积 268 万平方米,竣工 205 万平方米。安置历史遗留拆迁户 612 户。清理整治半截子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城市供水总量 86976 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 5701 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总量 2.9 万吨、人工煤气供气总量 792 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 2138 万立方米。家庭用液化气用户达 18.5 万户。供热总量 1991 万吉焦,其中:热水 1919 万吉焦、蒸气 72 万吉焦。城市集中供热面积 2812 万平方米。市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 68 条,运营线路网长 750 公里 ,标准运营车数 929 标台,客运总量 17229 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 4920 辆。

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7784.1 公顷 ,其中:建成区 6792.3 公顷 。园林绿地面积 6810.9 公顷 ,其中:建成区 5947.8 公顷 。公共绿地面积 1201.4 公顷

三、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5 年末,户籍总人口 429.5 万人,其中,男性人口 218.1 万人,女性人口 211.4 万人。农业人口 218.4 万人,非农业人口 211.1 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64 ‰。比上年减少 0.34 个千分点。出生人口 3.11 万人,死亡人口 1.98 万人,人口出生率 7.24 ‰,死亡率 4.60 ‰。全市计划生育率达 95.62% ,减少 0.82% ;一胎率达 73.02% ,增长 0.27%

生活与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据城市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30 元,比上年增长 8% ,人均消费性支出 7744 元,比上年增长 18.4% 。据农村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449 元,增长 7.7%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598 元,增长 10.1% 。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 14.8 平方米 ,增加 0.74 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0.59 平方米 ,增加 0.08 平方米

2005 年是全市改革试点的攻坚年,基金征缴再创历史新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多渠道参保格局已经形成。

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 54.4 万人,完成指标 100.4% ;全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 101852 万元,完成指标 105% ;清收欠费 69621 万元,完成指标 1324% ;全年扩面 1523 户,新增参保人员 29157 人,征缴基金 6150 万元;办理个人续保 19.4 万人,征缴基金 38147 万元;为 22.9 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 169856 万元,社会化发放率 100% ;全年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 21.7 万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 96.7% ,纳入社区管理人数 18.5 万人,社区管理率达到 85.5%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28.9 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 14328 万元,完成指标的 143% ,为 22.8 万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 3617 万元,社会化发放率 100%

市医保中心较好地完成了医疗保险改革任务,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已经基本构建。截至 2005 年末,全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 48 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 6.9 亿元,为 225.7 万人(次)参保患者支付医疗费 4.8 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 25 万人,全地区高风险行业参保 77 户,职工 24788 人,占高风险行业的 89% 。收缴工伤保险基金 4288 万元,接收工伤职工 19224 人,支付工伤保险基金 3579 万元,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5571 人。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89 个,拥有床位 4736 张,收养 3680 人,其中:收养孤寡老人 3077 人。到 2005 年末,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 418 个。全市各类社会福利企业 161 户,共安置 1860 名城镇残疾人就业。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 1.92 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 6720 万元,接收社会捐赠 1607 万元。

2005 年,全市有 266357 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全市低保资金达到 18388.7 万元,其中城镇 17122 万元,农村 1266.7 万元。

环境保护

2005 年进一步深化蓝天工程和松花湖污染防治,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 293 天,比去年增加 69 天;松花湖水质达标率为 83.5% ,松花江吉林江段水质达标率为 94.9%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 ,区域环境噪声为 54 分贝。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重点解决了哈达湾区域工业粉尘污染问题;对不具备并网条件的 21 台分散供热锅炉进行了改型;共检测机动车 38080 台。

以松花湖和松花江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水污染防治工作。近湖区在营业的 78 家餐饮接待场所,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 66 家,占经营业户的 84.6% ,责令限期治理的 6 家,法院强制执行关停的 5 家,工商部门取缔无照经营的 1 家;上游存在问题的 23 家工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的 7 家,正在治理过程中的 2 家,关停的 14 家;松花湖下水营运的船舶 260 艘,其中 186 艘(主机动力 22 千万以上)安装了油水分离设备, 21 艘轻微漏油的船舶已完成整改, 12 艘渗油较重的船舶经限期整改现已全部合格。松花湖近湖区及上游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吉林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11 18 日 ,举行了奠基仪式。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132 人次,对使用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 3 户企业依法取缔,拆除了用于土法炼金的大磨 10 台,捣毁氰化池 3 座;对 20 起典型案件挂牌督办,目前完成污染治理任务的 17 家;全年共对 593 项建设项目进行环保审批,验收项目 59 项,环评执行率 100% ;全年受理信访案件 938 件次,立案率 100% ,结案率 99% ,受理人大代表建议 5 件,政协委员提案 6 件,结案率 100%

四、主要问题

2005 年,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很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总量和投资不足,结构不优,民营不强,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说明:① GDP 核算方法和口径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做了相应调整,一是对规模以下工业、服务业等进行了全面普查;二是口径调整,包括建筑业增加值按建筑业产值计算、居民储蓄利息不计入增加值、总部经济按属地统计等。省内其他地区也相应做了调整。

② 2000 年人口普查全市为 448.5 万人, 2002 年推算为 450.6 万人, 2005 年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未结束,普查口径推算人口数将在统计年鉴中公布。

本公报中部分指标为快报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